摘要:导演是李梦飞,这片子把故事塞在一辆车里,外面是冷得打哆嗦的北方雪景,里面是两个女人扯不清的关系,看完总让人忍不住回头想两句。
最近平遥国际影展的藏龙短片单元里,有部叫《车》的作品挺抓人。
导演是李梦飞,这片子把故事塞在一辆车里,外面是冷得打哆嗦的北方雪景,里面是两个女人扯不清的关系,看完总让人忍不住回头想两句。
其实,我一开始以为就是部普通的青年导演毕业作,没料到它能把“悲伤”这事儿拍得这么不刻意,既没强行煽情,也没给个俗套的结局。
李梦飞这人的创作路子还挺特别,她不是一上来就扎进电影圈的。
高中时候,她跟朋友一起搞了个文学社,几个人凑钱写小说、印杂志,第一次把杂志从工厂拿回来的时候,据说她捧着那本有油墨味的册子,半天没舍得放下。
这种一群人一起“折腾”创作的感觉,我觉得比一个人闷头写有意思多了,毕竟创作这事儿,有时候分享的快乐比结果还重要。
后来她上大学选了编导专业,才算真正摸上电影的门,可她总觉得自己讲故事的本事还不够,索性又去伦敦电影学院读了研。
更有意思的是,她还干过美术、摄影,甚至当过演员,这些经历搁一块儿,难怪她拍《车》的时候,不管是画面构图还是人物情绪,都抓得特别准。
她高中那阵儿特别喜欢几位作家,米兰·昆德拉、雷蒙德·卡佛还有玛格丽特·杜拉斯。
卡佛那种“话不多但意思全在里头”的叙事方式,杜拉斯聊情感和记忆的细腻劲儿,都给了她不少启发。
本来我想,文学和电影不都是讲故事嘛,能差到哪儿去?
但后来听她一说才明白,文学能直接钻进人物心里说话,电影不行,得从外面的小事往里头挖,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慢慢把心里的事儿漏出来。
她还特别喜欢滨口龙介,就是拍《驾驶我的车》的那位导演,滨口就爱通过观察人物的外在表现,去琢磨他们心里的创伤。
李梦飞倒是学了这招,但没照搬,反而把焦点放在女性身上,专讲她们怎么因为同一种难过,从陌生甚至有点对立,慢慢产生一丝联结。
《车》的剧情其实不复杂,春节快到了,20岁的陆悠然被妈妈催着卖爸爸留下的旧车。
她爸走了挺久,这车算是个念想,可妈妈觉得留着没用,不如换成钱实在。
结果卖车的时候,突然冒出个叫邹敏的女人,一上车就说这车她也有份,原来邹敏是陆悠然爸爸生前的情人。
你说这事儿巧不巧?陆悠然爸从头到尾没露过一次脸,但片子里哪儿都有他的影子,俩女人的矛盾、委屈,甚至那点说不出口的难过,全跟这个没出场的人有关。
如此看来,李梦飞这么设计“父亲缺席”还挺妙的。
生活里不就是这样嘛,有些人就算不在了,留下的事儿、带来的影响,还是会缠在活着的人身上。
而且她选“车”当核心道具,也藏了不少心思。
一方面是车这东西有意思,里面空间是固定的,外面的风景却在变,正好适合装下两个女人慢慢展开的关系。
另一方面,她是受了三毛的故事启发,三毛老公荷西去世后,身边没人能懂她的疼,最后她找了荷西以前的情人,因为只有那个人跟她共享过同一种悲伤。
其实,这思路真的挺特别。
一般人拍这种题材,可能会让俩女人为了男人吵得不可开交,但李梦飞没这么干。
她让她们因为同一种失去,慢慢放下点防备,最后一起推着陷在雪地里的车往前走。
那车看着沉,其实装的不只是钢铁,还有陆悠然爸留下的麻烦,以及俩人心头的重量。
这种“不喊口号,只讲实在感受”的处理,比强行让她们“和解”要真实多了。
拍这部片子的时候,剧组还经历了不少波折。
为了找符合要求的雪景,他们特意去了黑龙江牡丹江,拍摄时间定在3月。
可3月的牡丹江早就不下雪了,地上的残雪也不够用。
本来剧组都做好了Plan B,要是没雪就去山里拉雪回来铺,可那样一来,不光要多花不少钱,还得耽误一天工期。
要知道,那时候剧组里的人都快冻感冒了,后来甚至有人发烧,得一车车拉去医院打针,要是再耽误,大家的状态肯定更差。
结果没想到,拍摄最后一场雪景戏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3月8号的凌晨4点,天上居然飘起了雪。
你说这运气是不是绝了?刚好够拍那场关键的戏。
而且最后那个俯拍镜头,看着挺简单,其实特别费功夫,剧组的人得一铲子一铲子把雪铺匀,还用筛子把雪弄平,生怕镜头里看着不自然。
可偏偏那天太冷了,机器突然失灵,天又快黑了,差点就没拍成。
好在最后抢修及时,总算把镜头保下来了。
李梦飞在剪辑的时候,还特意给这个镜头留了“空白”,没加多余的音乐和台词,就想让观众在黑夜里多琢磨琢磨俩女人的情绪。
不光是画面,声音设计也花了心思。
车里有两场关键戏,一场是陆悠然跟买车主谈生意,一场是她跟邹敏聊天。
前一场她特意加了引擎的嘈杂声,显得气氛更紧张。
后一场就做得特别安静,还意外录到了邹敏沉默时的“滋滋”声,那是现场收音无意间录到的,后来觉得特别贴合当时的情绪,就留了下来。
还有舞厅那场戏,本来画面有点干,饰演慧姐的演员临场哼了首蔡琴的《你的眼神》,没想到歌词意境跟片子特别搭,最后也放进了正片里。
现在《车》已经入围了不少奖项,比如平遥国际影展藏龙短片单元、BAFTA英国电影学院学生奖,能得到这些认可,也算是对剧组辛苦的回报。
李梦飞说她以后还想拍长片,想尝试奇幻惊悚类的题材,有点像卡拉克斯《坏血》的风格,讲两个女孩互相救赎的故事。
其实,我还挺期待的。
毕竟能把女性关系拍得这么细腻、这么真实的导演不多见,她不刻意强调“女性主义”,只讲“人”的感受,这种视角反而更打动人。
就像《车》这部短片,它没讲什么大道理,就是把雪夜里一辆旧车里的两个女人,她们的迷茫、难过和一点点联结,老老实实地拍了出来。
可正是这种“实在”,让看完的人忍不住想起自己生活里那些说不清楚的情绪,这大概就是好作品的魅力吧。
来源:品茗阅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