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9600万到6400万!国庆档头部续集为何集体下滑?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5 14:27 2

摘要:2024年国庆档第一天,票房数刚出来,行业里不少人都皱了眉,就3.3亿,跟去年比少了一大块,要是把2022年那特殊年份刨出去,这水平居然退回到2016年了。

2024年国庆档第一天,票房数刚出来,行业里不少人都皱了眉,就3.3亿,跟去年比少了一大块,要是把2022年那特殊年份刨出去,这水平居然退回到2016年了。

开局差说不定后面能补,可看这片子的吸引力,想“厚积薄发”怕是有点难,今年国庆档还有个怪现象,片子越多,大盘越差。

这事儿其实挺明显的,就是片子没抓住观众,之前就有人说,今年国庆档没真正的大片,跟当年破纪录的《长津湖》比不了,就算是《我和我的祖国》那种30亿级别的,也没见着。

一个档期没头部项目,按老经验,就只能走“片海战术”了,可片海战术最怕啥?怕没黑马。

往年要是没头部,总有个片子能冲出来带节奏,今年倒好,找遍档期,像样的黑马影子都没。

头牌续集不给力,《志愿军3》《刺杀小说家2》都没跑赢前作,今年国庆档的“头号种子”是《志愿军3》,能拍到第三部确实不容易。

本来以为同系列,同导演,同主创,品质该稳,可市场反应差了不少,片子里其实有不少泪点,情绪爆发的桥段也多,但首日就拿了9600万。

对比一下,第一部2023年首日8565万,第二部直接冲到1.53亿,这一部反而少了37%,为啥会这样?我觉得系列审美疲劳肯定是跑不了的,再好的故事,连着看三部,观众新鲜感也会降。

另一部续集《刺杀小说家2》也没好到哪去,首日6400万,前作就有个问题,喜欢的人爱得不行,不喜欢的人完全get不到。

本来想续集能改改这情况,结果还是老样子,风格太鲜明,受众就窄了,开画票房虽然不能全代表口碑,但线上线下问了问,大家反馈都一般。

看这架势,想超前作的票房体量,怕是悬了,这两部头部续集都没撑起场面,国庆档的压力一下子就大了。

续集不给力,其他片子也没撑起场面,先说《731》,之前还猜它国庆档能咋样,结果首日6020万,比不少人预期高。

但这高票房也有点尴尬,是它真的强,还是其他片子太弱?不好说,现在看第二天的数据,它居然有逆袭拿冠军的苗头,这对整个国庆档来说,多少有点讽刺。

再看《浪浪人生》,首日3600万,不上不下的,这片子其实挺吃亏,没明确的类型,没顶流阵容,品质也就中上。

观众选片的时候,很容易就把它忽略了,接下来估计也就跟着大盘走,难有啥波澜,《风林火山》更惨,首日才2080万,排片只有7.3%。

这片子风格太沉,跟国庆档的氛围不合,早就有人说它难卖座,现在看来果然如此,接下来排片怕是还要降,最后可能就成了“炮灰”。

《三国的星空》本来被寄予厚望,想当黑马,易中天加持,点映口碑也还行,可首日就2050万。

为啥没起来?对比去年《长安三万里》靠李白和古诗破圈,还有《浪浪山小妖怪》靠小人物共鸣火了,它的“三国”元素受众太局限,想让学生,年轻女性走进影院,太难了。

最后是《毕正明的证明》,首日850万,选题挺新,讲反扒还拍了小偷内部的架构,有点当年《天下无贼》的意思。

但现在想冒头也难,只能等前面有片子掉链子,说不定能补位,黑马没影子,档期地位还掉了,国庆档咋就越来越难了
今年国庆档还有个大问题,就是跟春节档,暑期档的差距越拉越大,现在国庆档的头部片子,连春节档的尾部都赶不上。

这意味着啥?以后好片子可能更不愿意来国庆档了,毕竟片方都想找票房稳,观众多的档期,春节档和暑期档明显更有吸引力。

这次国庆档暴露的问题,其实早该注意了,数量真顶不上质量,堆一堆片子没用,观众不买账。

今年7部片子里,4部是续集或者IP衍生,原创的就3部,反观前几年,比如2019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都是原创,最后总票房快50亿。

这说明啥?原创内容才是真能打动观众的,还有片方的档期选择,也有点盲目,比如《风林火山》,要是选在非假期档,比如3月或者11月,说不定能靠差异化题材拿到更好的排片,不至于现在这样。

去年《八角笼中》本来定了国庆档,后来改去暑期档,最后拿了21.8亿票房,这就是选对档期的重要性,国庆档这次首战拉胯,不是偶然,数量顶不上质量,续集救不了市场,黑马又没出现。

以后想让国庆档好起来,怕是得少点凑数的片子,多来点真能打动人的好内容,不然跟春节档,暑期档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最后可能就真的成了“中等片子的试验场”。

说到底,电影市场还是“内容为王”,观众去影院,是想看到好故事,好作品,不是看片方堆数量。

希望下次国庆档,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片子,能让观众心甘情愿走进影院,也让这个档期重新活过来。

来源:星河倾城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