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次读一本小说,里面写“老槐树的影子斜斜地搭在院墙上,蝉鸣裹着晚风飘进来”。
说实话,我之前总觉得看视频更爽,画面声音全给你,不用费劲儿。
上次读一本小说,里面写“老槐树的影子斜斜地搭在院墙上,蝉鸣裹着晚风飘进来”。
我脑子里,立马就有了画面:
老槐树的枝桠歪歪扭扭,阳光透过叶子洒下碎光,蝉叫得懒洋洋的,风一吹还带着点槐花香。
你知道的,这画面是我自己拼出来的,跟看电影完全不一样,特过瘾。
看电影时,演员长啥样、穿啥衣服,导演早定好了。
可读书不一样,就说读《西游记》,有人想孙悟空是毛烘烘的,有人想他眼神特锐利。
我读的时候,总觉得孙悟空的虎皮裙是棕黄色的,边缘还磨得起了毛,金箍棒握在手里沉甸甸的。
其实咱们每个人读同一本书,脑子里的“电影”都不一样,这是看视频永远得不到的劲儿。
我发现读描写吃的文字,比看美食视频还馋人。
就像读“糖炒栗子刚出锅,壳上裹着焦香的糖霜,咬开后热气裹着甜香往嘴里钻”。
你能想到栗子壳有点扎手,糖霜粘在指尖黏糊糊的,热气烫得舌头直打转,甜香还往鼻子里钻。
可看视频,你只能看见栗子,摸不到温度,也闻不到香味,差远了。
说实话,现在刷短视频刷多了,有时候看见文字,脑子都懒得动。
可逼着自己读几本书后发现,想象力又回来了。
比如读“小船在湖里飘着,水面晃着碎银似的光”,之前只会想“哦,有水有船”,
现在能想到湖水凉丝丝的,船桨划开时会带起小水花,碎光跟着船动。
你知道的,这本事是慢慢练出来的,视频可帮不了你。
有人读《小王子》,记住的是狐狸;有人记住的是玫瑰。
可看电影,镜头重点拍啥,你就只能关注啥。
读的时候,总想起小时候养的那只小狗,觉得小王子对玫瑰的心思,跟我对小狗的心思一样。
这种自己琢磨出来的理解,比别人喂给你的观点,扎实多了。
你最近读的书里,有没有哪段文字,让你脑子里一下就有了画面?
是关于风景,还是关于某个人?
评论区说说,让大家也感受下你的“专属电影”!
来源:生活小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