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国庆档,电影市场的冷风先吹向了两位老将。 黄渤的《浪浪人生》和邓超的《刺杀小说家2》双双扑街,预售票房低迷,上映后口碑崩坏,甚至被上映多天的老片《731》反超。 曾经的“50亿影帝”黄渤和“喜剧扛把子”邓超,如今在票房战场上节节败退。而另一边,刘昊然的《南
这个国庆档,电影市场的冷风先吹向了两位老将。 黄渤的《浪浪人生》和邓超的《刺杀小说家2》双双扑街,预售票房低迷,上映后口碑崩坏,甚至被上映多天的老片《731》反超。 曾经的“50亿影帝”黄渤和“喜剧扛把子”邓超,如今在票房战场上节节败退。 而另一边,刘昊然的《南京照相馆》在暑期档狂揽票房,朱一龙从《人生大事》到《消失的她》接连爆火,新生代演员来势汹汹。娱乐圈的换代钟声,这一次敲得格外响亮。
综艺反噬:演员的神秘感是如何被消耗殆尽的
黄渤和邓超的掉队,最早是从综艺节目开始的。 黄渤在《极限挑战》里插科打诨,邓超在“跑男”里卖力搞笑,虽然赚足了曝光度,却也让观众再也无法认真看待他们的角色。 一位电影制片人直言:“观众看到黄渤的脸,先想到的是他综艺里耍宝的样子,而不是姜子牙或牛二。 ” 这种“综艺后遗症”在邓超身上更明显。他在《胜券在握》中的表演被批评“充满综艺式夸张”,甚至被指“拖家带口宣传电影”,彻底消解了演员的专业性。 而黄渤在综艺中维持的热度,并未转化为票房号召力。 2024年,他主演的《热烈》票房失利,男二号王一博却获得金鸡奖提名,市场现实得刺骨。
辉煌往事:他们曾是电影的“金字招牌”
回溯黄渤的巅峰期,2013年被称为“黄渤年”,他主演的四部电影总票房达19.1亿元,《西游降魔篇》《泰囧》等作品屡破纪录。 2014年国庆档,他更是凭《亲爱的》《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三部电影“承包”大银幕,票房总和11.72亿。 邓超同样战绩彪炳:《中国合伙人》收割5.4亿票房,《烈日灼心》让他拿下影帝,连被骂为“烂片”的《分手大师》也狂揽6.6亿。 更不用说周星驰的《美人鱼》在邓超主演下创下34亿票房,成为喜剧片经典。 那时的他们,是资本和观众双捧的“票房灵药”。
跌落神坛:从《中国乒乓》到《浪浪人生》的溃败
转折点悄然来临。 邓超自导自演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成为一场灾难:原定春节档上映,因对手太强被迫撤档,重新上映后票房仅1亿,连成本都难收回。 影片宣传时,邓超的“卖惨式路演”被指“摇尾乞怜”,反而引发观众反感。 黄渤的《一出好戏》虽票房破13亿,但口碑争议不断;2025年的《浪浪人生》更直接暴露其市场疲软,家庭喜剧题材竟不敌悬疑老片《731》。 观众不再为他们的名字买单,甚至有人吐槽:“黄渤演什么都是综艺感,邓超只会用力过猛。 ”
新生代崛起:谁在接棒票房大旗?
当黄渤和邓超陷入挣扎,刘昊然、朱一龙等演员已快速抢占市场。 刘昊然凭借《唐探》系列积累国民度,2025年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更是票房口碑双丰收。 朱一龙的转型更显迅猛:从电视剧男配到电影《人生大事》中剃寸头、演市井小人物,一举斩获17亿票房;《消失的她》中颠覆性饰演反派,再度证明其可塑性。 此外,易烊千玺凭借《长津湖》《小小的我》等作品稳居头部,肖战主演的《射雕英雄传》未映先火,预告片播放量破亿。 这些新生代演员兼具流量与演技,更懂年轻观众的审美。
市场真相:没有永远的顶流,只有迭代的江湖
黄渤曾感慨:“抛物线总有下落,早早晚晚要面对。 ” 这句话揭示了娱乐圈最残酷的规则——资本永远追逐新鲜感。 黄渤的“草根逆袭”人设曾在过去打动大众,但Z世代更偏爱“颜值+流量+IP”的组合。 邓超的喜剧天赋也曾是票房保障,但如今观众更愿意为《消失的她》的悬疑反转买单。 就连曾经与黄渤齐名的沈腾、吴京,也因持续输出高票房作品稳居一线,而黄渤、邓超已逐渐掉队。
中年演员的困局:转型与固化的两难
黄渤和邓超的困境,也是整个中年演员群体的缩影。 黄渤试图通过《封神第二部》中的姜子牙转型,但观众讨论焦点已转向新人于适、娜然。他与陈佩斯合作的《戏台》被寄予厚望,但若再次失利,可能彻底被贴上“过气”标签。 邓超则陷入“综艺形象固化”的泥潭,连导演曹保平都坦言:“他的表演被综艺标签束缚了。 ” 相比之下,徐峥早早转向幕后扶持新导演,张译凭借《狂飙》《万里归途》持续霸屏,而黄渤和邓超仍在寻找突破口。
电影圈的这场更替没有悲情叙事,只有数据与票房的无情对比。 黄渤和邓超的名字曾代表一个时代,但这个时代正在缓缓落下帷幕。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