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破2亿,宋佳成功令观众入坑,辛柏青的李默尹结局,让人落泪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3 11:57 2

摘要:从《封神》到《流浪地球》再到《志愿军》《哪吒》,都把“战线”拉长,以期换回更大票房收益。

这几年,电影“三部曲”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从《封神》到《流浪地球》再到《志愿军》《哪吒》,都把“战线”拉长,以期换回更大票房收益。

这种“多部曲”的设定,似乎也开始成了史诗大片的标配。

但对于观众而言,却不一定愿意对“三部曲”买账

同一题材容易审美疲劳,作品数量增加,影片“犯错”的概率也会飙升。

比如《封神》系列。

第一部口碑有多好,第二部争议就有多大。

乌尔善不得已恳求观众:再给我们完成第三部的机会。

比如《流浪地球》系列。

拍到第三部,郭帆已经请来沈腾助阵。

故事、特效本身已经到顶了,片方开始打造“吴京+沈腾”的无敌主演阵容,以稳固第三部的票房。

还有眼下正在上映的《志愿军:浴血和平》。

抗美援朝题材,自从解禁后,这把熊熊烈火已经燃烧了好几轮。

都以为第二部可能会面临市场危机,结果还逆势取得了12亿票房,让人意外。

如今到了收官第三部,又面临完全不一样的考验。

故事内容继续延伸,前两部多位主演退出,同时新的主演也在加入。

目前影片上映以来,连续4天票房第一。

只是这么多天下来,累计票房也只是刚刚突破2亿。

媒体预测票房也只有7.51亿,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如第一部的8.68亿。

再看观影后的评论区,口碑比较悬殊。

那么,《浴血和平》到底质量如何,是否值得一看?

皮哥接下来就给大家讲个明白。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从2023年至今,《志愿军》三部曲每一集都掐准了国庆档上映。

陈凯歌心念念要用这三部曲,“全景式展示抗美援朝近三年战争”的全貌。

此前的《雄兵出击》和《存亡之战》讲了两水洞遭遇战、奔袭三所里、激战松骨峰、铁原阻击战。

而《浴血和平》要讲的,则是从第五次战役之后,到战争结束前长达2年17天(747天)的和平谈判。

这个时期志愿军与联合国军“边打边谈”,规模较大的战役是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包括奇袭白虎团)。

但影片并没有把主视角放在战场上,而是放在鲜为人知的谈判桌上,以客观的视角,将这场开创世界军事史上最长纪录的和平谈判的全过程。

时间来到1951年6月份,经过了长达一年作战,中朝军队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之后。

但交战双方都损失惨重,也都对眼前的对手知根知底,每次作战都互有胜败,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之中。

因此,当苏联首先提出开启停战谈判的建议时,美国立刻同意展开谈判,而中国随后也表态支持这个建议。

但是,这场谈判的难度之大,却远超双方所有参与者的想象,因为大家都不想让对方占到便宜,导致谈判过程唇枪舌剑异常激烈。

在谈判桌上,志愿军方面表面上以邓华、解方两位将军作为谈判代表。

而实际上中朝方的全盘计划,都由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主持,乔冠华协助。

出于安全考虑和保密的需要,这两位都隐藏在距离会场仅100m的前线指挥部里。

联合国军方面则是由马修·李奇微总司令全权负责。

基于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国人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无礼和傲慢。

影片也抓住每个细节,充分展现出我方在谈判过程中承受的巨大压力。

比如,为了表达和平谈判的诚意,翻译队队长林月明(宋佳饰演)带着战士们用鹅卵石在地面上铺了一只和平鸽。

但在美国人看来,这只鸽子就是“屈膝求饶”的表现。

他们还故意把直升机停在鸽子上,用螺旋桨带出的气流把鹅卵石吹散。

又比如关于谈判桌前,关于谁坐在南方谁坐在北方的争论。

美方翻译官因为听说中国以“坐北朝南为尊”,就坚持要坐在北面的位子上,这也引起了一些摩擦。

谈判刚开始,美国人就提供了一份错漏百出的战场数据。

而我方为了表达诚意,集合翻译队伍所有人力连夜加班加点对这份上万页的数据展开严格复核,并赶在第二天开会之前出具一份新的数据。

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我方都严格遵守共同中立区的和平条例,在全世界媒体面前展现出我们中国人希望结束战争、谋求和平的诚意。

为此,我们不得不处处忍让,并做出牺牲,这让不少参与谈判的人员都感到憋屈和不理解。

影片通过这些对真实历史的还原,给我们指出了寻求和平的意义:

停战是双方军民的共同心愿,但结束战争,比发动战争更加困难。

02、“跟中国摊牌”

我们在回顾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时,往往会把关注点落在前五次战役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上。

但也许大家都不知道,在这“边打边谈”阶段的2年时间里,交战双方的伤亡数量,其实超过了前面5次战役的伤亡总和。

影片以谈判过程为主线,一方面还原那些以前从未在影视作品中出现过的“谈判桌前”的历史;

一方面又把镜头对准战场,再现了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这两场著名的阵地战。

上甘岭战役被美国人叫做“摊牌行动”。

起因是1952年10月8日联军在谈判桌上提出的苛刻条件被中朝方拒绝,于是美国陆军上将詹姆斯·范弗利特就向时任总司令克拉克提议“跟中国摊牌”。

上甘岭是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战役要地,联军出动170多辆坦克、3000架次的飞机,用超过230万发炮弹,把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597.9高地地面硬生生炸低了3米。

然而志愿军利用深挖地道的地形优势,与联军6万多精兵激战了43天,打退了其900多次进攻。

双方为了这个597.9高地反复争夺几十次,皆伤亡上万人,最终志愿军仍将上甘岭牢牢掌握在手中,迫使美国人不得不又回到了谈判桌前。

金城战役发生于1953年夏季,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

从影片中我们就能够真切感受到此时我方实力的巨大升级,不仅能拿出拥有大量榴弹炮、喀秋莎火箭炮,也能开出T-34/85坦克,装备和火力上与联军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影片着重展现了在石岘洞北山(联军称为“猪排山”)战斗中,志愿军215号苏制T-34坦克利用夜间光线暗的优势,伪装潜伏于敌阵地前。

当面对美军的M46“巴顿”重型坦克,车组人员一点不慌。

通过机动战术与精准射击,创下连续击毁5辆、击伤1辆敌方坦克的优秀战例。

国产片中表现坦克作战的影片早有先例,比如《战狼2》和《长津湖》中都有相关的情节。

而2019年俄罗斯影片《猎杀T-34》(我们内地也有引进),则早已经将T-34坦克的各种逆天性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电影珠玉在前,《浴血和平》再拍坦克戏,观众肯定会拿来对比。

在本片中,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朱亚文饰演),与坦克维修兵张孝文(吴昊宸饰演)是这场坦克大战的主角。

他们临危受命,开一辆刚刚修好的T-34坦克上石岘洞北山与敌军作战。

T-34坦克原本标配是5名士兵,但这辆坦克中只有3个人,驾驶员还在刚进入战场不久便牺牲了,吴本正、张孝文两人只能分工合作,一个负责驾驶;一个负责开炮。

虽然这段坦克对战戏只有很小的篇幅,却是全片最燃的部分。

这对师徒两人的默契合作,让强大的巴顿坦克也无所适从,被打得节节败退。

而师徒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是影片花费笔墨重点刻画的部分。

此外还有对于联军加装了T120红外夜视瞄准镜的M3卡宾枪的呈现,还有联军擅用细菌武器的揭露,都是对其实历史的首次还原。

影片塑造了一些真实历史英雄。

比如对姚庆祥(彭昱畅饰演)、黄继光(周政杰饰演)这两位英雄人物的刻画。

对李晓(张子枫饰演)、孙醒(陈飞宇饰演)、赵安南(肖央饰演)等这些贯穿三部曲人物的结局,也做了交代。

姚庆祥是志愿军警察排长,在谈判期间,美军与南朝鲜军为了破坏谈判,则派出30多名武装特务,潜入中立区潜伏中国代表,被姚庆祥带队巡逻时发现。

在影片中,南朝鲜特务向志愿军警察开枪射击。

姚庆祥为了严守共同中立区不准开枪的规定,不被美方抓住中方破坏谈判的借口,坚持徒手与对方肉搏,终被敌人近距离开枪打中头部而英勇牺牲,年仅22岁。

姚庆祥牺牲后,被授予一等功臣与“和平战士”称号。

他的名字也许我们会感到陌生,好在影片中这段历史终于得到还原,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故事。

黄继光则是国人都知道的英雄,志愿军步兵第135团2营通信员。

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夺取597.9高地,拿下零号阵地的地堡,黄继光在身上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用自己的壮烈牺牲换来战斗的胜利,年仅21岁。

影片中对于这次作战和黄继光牺牲过程的细节,都有非常细致的呈现。

我们都在小学课本中读过关于黄继光的故事,这次终于在电影里看到他的牺牲,相信每个人都难免感到心潮澎湃。

此外还有铁道兵抢修铁路的段落。

由于两段异型铁轨因缺少一枚螺丝而无法连接,志愿军铁道兵史光明(王雨甜饰演)赶在火车即将驶过之前,用一根钢钎插入螺丝孔将铁轨徒手固定,从而使火车能够顺利通过,他的双手却被震得血肉模糊。

这段情节也是来源于真实的历史,史光明的原型是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1团5连的副班长史阜民。

比电影更炸裂的是,史阜民当时以这样的方式坚持了1个半小时,让18辆军列安全通过,他也因此获得一等功和二级英雄称号,被称为“人体螺丝钉”。

此外还有对李晓、孙醒和赵安南这些人物结局的交代。

陈飞宇饰演的孙醒,虽是虚构的人物,却是志愿军战士的精神代表。

孙醒戏份不算少,最后还有一个光荣的退场。

赵安南同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代表。

本来已经决定结束自己的报国之旅,回家尽孝,却因为开车误触落在地上的炸弹,而倒在了胜利前的最后一刻。

李默尹一家是代表了抗美援朝期间军民的一家人。

在李想牺牲之后,李晓被部队调到后方,分配到翻译队队长林月明手下任职。

她一面打听父亲李默尹的下落;一面从事谈判期间的翻译工作。

上集《存亡之战》中,李默尹在战火中失踪。

而在本片中,李晓直到晚年仍未能找到父亲的骸骨,只找到了他遗落的家门钥匙。

原来李默尹倒在敌人的枪下,尸体随着河流被掩埋在河底的泥沙之中。

当看到身边熟悉和在意的亲人、战友一个个在眼前倒下,李晓需要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悲怆和压力。

而父兄的离去,亦使李晓一生都要承受亲情的缺失带来的无尽痛苦。

这个原本完整幸福的家庭,终因外敌战火分崩离析,这正是那个年代无数军人家庭的真实写照。

影片正是以这个人物为视角,为我们讲述整个朝鲜战场上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04、

拿国庆档8部大片来一个横向对比,《浴血和平》确实就是其中完成度最高,也是看点最足的一部。

因此它获得了最多的排片,从票房战绩上看也是最稳的一部。

但与之前的两集来做比较,影片把“谈判桌”作为故事的核心,也加重了文戏的部分。

上甘岭和金城两场战役的时长也被压缩到很短,就难免让喜爱看战争戏的观众不满意,因为“看不过瘾”。

还有片中对于一些情节的处理存在不足。

比如给生病的林月明加了很多戏,这些情节也显得太过冗长;

当然,宋佳的演技确实难以挑剔,特别是哭戏很有感染力。

孙醒牺牲的部分略显牵强,考虑到演员陈飞宇和导演的关系,也让这段情节显得尴尬。

也许正是这些不足的地方影响了《浴血和平》的票房表现。

但作为国庆档头部电影,院线还是给了足够多的排片,估计拿下国庆档第一不成问题。

来源:皮皮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