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档才第五天,票房就飙到25.6亿,比节前最乐观的预测还多出3个亿。
“国庆档才第五天,票房就飙到25.6亿,比节前最乐观的预测还多出3个亿。
”
朋友圈刷到这条消息,第一反应不是“哇”,而是“谁把黑马放出来了?
”
答案很简单:一部讲聋人律师的文艺片,《震耳欲聋》。
10月4号之前,它排片只有18%,院线经理都把它当“炮灰”填冷场;结果一夜干出1.8亿单日,直接把《志愿军》拉下马——虽然只拉了一天,但足够让同行眼红到滴血。
秘诀?
两个字:听障。
片子本身不新鲜,律政戏码加亲情牌,豆瓣8.4也不算神作。
可它把“无声”做成了社交货币:
檀健次粉丝先挑头,包下手语场,200家影院同步上线,聋人观众第一次不用靠字幕机猜台词。
视频一出,热搜爆了,#原来聋人看电影这么难#冲到榜二。
情绪到位,二线城市观众连夜买票,47%的占比把文艺片平均数甩出一条街。
院线最现实,第二天就给到32%排片。
票房曲线像心电图,平地一声雷,1.8亿跳得比《志愿军》巅峰日还高0.3亿。
另一边,主旋律老大哥《志愿军》却像跑完800米的大个,喘得明显:
首日2.1亿,第五天只剩1.2亿,跌幅快43%。
不是片子差,是观众暑期刚被同类题材洗过一轮,再猛的炮火也审美疲劳。
于是出现诡异画面:
大厅里,A屏轰隆轰隆炸坦克,上座率六成;
B屏手语翻译站角落,观众哭到口罩全湿,上座率九成。
同一天,同一商场,两片票房只差0.2亿。
行业群有人吐槽:“以后别研究档期,研究情绪。
”
话糙理不糙。
国庆档78%的钱被前三名吸走,剩下五部新片连汤都没喝热,《三国的星空》1.3亿直接判死刑。
大盘涨,并不等于人人有份,只是头部更卷,腰部以下直接埋。
想翻身?
两条路:
要么像《震耳欲聋》,把小众议题做成公共事件;
要么学《刺杀小说家2》,靠前作IP+视效硬刚,至少保个8亿基本盘。
中间路线最危险,高不成低不就,死得无声无息。
接下来三天,悬念只剩一个:
《震耳欲聋》能不能再翻一倍,冲破10亿?
如果成了,它会给所有“小片”提个醒——
别急着认命,先把观众心里的那一点“过不去”挖出来,
院线经理的排片表,比你想的更容易改写。
来源:湖畔安然听蛙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