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句话时,刚看完1970版《道连·格雷的画像》,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半个世纪前,意大利人就把“颜值焦虑”拍成了惊悚片。
“如果美貌真能当饭吃,道连·格雷那张脸大概能买下整个罗马。
”
刷到这句话时,刚看完1970版《道连·格雷的画像》,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半个世纪前,意大利人就把“颜值焦虑”拍成了惊悚片。
画面冷得像停尸间,恩尼奥·莫里康内的配乐却烫手——弦乐一拉高,道连的堕落值就+1。
最瘆人的不是画像变丑,而是赫尔穆特·贝格对着镜子补妆,嘴角那抹笑,像在问:你敢不敢把灵魂也涂成粉底?
隔天补了《夜童》。
1972年的片子,居然用自然光拍鬼片。
阳光越亮,屋里越阴,马克·莱斯特抱着打字机发抖,像在说:孤独才是最大反派。
后来看《孤儿怨》时,脑子里全是这部片的影子——原来“小孩不对劲”的套路,早被意大利人玩透了。
《索朗芝怎么了?
》更绝。
开头以为是校园悬疑,结果镜头一拐,直接捅到宗教、性、跨国黑账。
法比奥·泰斯蒂在雨里追修女,皮鞋踩水声比鼓点还急。
莫里康内这次没拉弦乐,改用钢片琴,叮叮当当,像给谋杀案配八音盒——听完三天不敢听门铃。
《费罗纳的修女们》直接把修道院拍成狼人杀。
油画质感的镜头里,安妮·海伍德跪在烛光下,眼泪滑过金线刺绣,像在给信仰称重。
看完才懂,原来“权力”穿修女袍也能性感得吓人。
压轴《黑衣女人的香水》。
导演把旋转楼梯拍成DNA螺旋,主角每爬一层,理智就掉一格。
Mimsy Farmer闻香水那场戏,鼻孔一张一合,像被无形的手掐住脖子。
看完去阳台透气,楼下烧烤摊的孜然味飘上来,居然打了个寒颤——怕它突然变成那瓶香水味。
五部片子刷完,最大的后遗症是:
再看到“复古滤镜”四个字,脑子里自动播放莫里康内的前奏。
原来70年代的意大利人早把“心理惊悚”卷到了天花板,留给后来者的只有翻拍和致敬。
有人统计过,这五部片在豆瓣标记“想看”的人数加起来不到两万。
冷门得像地下室的老唱片,可一旦按下播放键,霉味里全是钩子。
现在问题来了:
你敢不敢挑一部深夜看完,然后照镜子确认,自己的脸还在不在?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