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人士一行参观走访了郁达夫故居、春江第一楼、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大源镇东前村等地。特别是待拍影片《雨中的子弹》的编剧与制片人也深入富阳考察,探讨文学IP影视化转换及在富阳取景的可能性,为富阳文化影视发展注入新活力、文艺创新注入新动能。
9月26—28日
一场汇聚全国文学期刊主编
影视制作人、作家的
文化交流活动
在富阳举行
↓↓↓
文化人士一行参观走访了郁达夫故居、春江第一楼、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大源镇东前村等地。特别是待拍影片《雨中的子弹》的编剧与制片人也深入富阳考察,探讨文学IP影视化转换及在富阳取景的可能性,为富阳文化影视发展注入新活力、文艺创新注入新动能。
从“文脉传承”到“文艺创新”
打通文学转化影视“最后一公里”
秋意渐浓,富春江畔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北方文学》《特区文学》《青春》《美文》《青岛文学》《青海湖》《红豆》《天津文学》《小说林》《岁月》……来自全国多家文学期刊的主编、影视制作人、作家等文化界人士齐聚春江第一楼开展交流座谈。
△文化人士在春江第一楼
与会嘉宾围绕“文学创作与影视转化”“地方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富阳如何利用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山水资源?如何通过文学的高质量影视化,讲好富阳故事、推动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与会嘉宾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黄玉林
区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
区社科联主席、区新闻出版局局长
富阳文脉绵长,是孙权故里、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原创地和实景地、郁达夫故乡,兼具历史底蕴与自然生态优势。富阳以“一流状态、一流业绩”为目标,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致力于通过影视、文学等多种形式讲好富阳故事。
富阳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支持文艺作品在富阳作为“第一出品方”落地。
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搭建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诚邀全国文艺工作者常来富阳采风创作,共同探索文学、影视、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创新发展路径,让富春山水与文化底蕴通过多元艺术形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鲁微
黑龙江《北方文学》杂志主编
待拍影片《雨中的子弹》编剧
推动文学作品向影视转化,应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好的文学作品是影视创作的基石,蕴含着强大的核心叙事力量。
当前文学与影视之间存在“最后一公里”的转化瓶颈,面对当前群众审美品位不断提升的趋势,应尽快发起成立“影视文学著作版权平台”,整合全国文学期刊资源,筛选适合影视化的作品,提供版权登记、交易与开发服务,该平台可联合爱奇艺、掌阅等业界头部机构作为合作单位,共同开展文学作品影视化转化的前期筛选与培育工作,进一步推动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该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对海量文学资源进行初步筛选,精准推荐适合影视改编的优质作品,并着力打通从文本到影像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规范版权登记与交易机制,切实保障作家的作品改编权益,为广大创作者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
各方积极搭建并加入这一平台,共同构建文学与影视深度融合的新生态,实现从文字到画面的精确转化与价值提升。
张海荣
中视皮皮影业出品人、制片人
当代文学应强调“内容为王”的创作理念。
浙江省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优秀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原创力与叙事深度,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资源。在张海荣看来,文学是影视叙事的基础架构,“电影本身就是文学的一种延伸”。因此,影视创作的核心在于将文字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画面,演员并非成功的关键要素,不必一味追求明星大咖,真正打动观众的始终是扎实的内容与真诚的表达。
富阳兼具自然美景与深厚人文底蕴,不仅适合拍摄历史题材作品,也为时装剧、商务片等现代戏提供了丰富场景,能够有效发挥影视作品对地方文化的宣传推广作用。主题性创作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当前影视行业正呈现出“精品化、短剧化”的发展趋势,制作方应主动适应这一变化。
李樯
江苏《青春》杂志主编
结合《我的阿勒泰》等成功案例,指出“小成本、高品质”作品在文旅融合中的巨大潜力。
富阳立足本土文化,打造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充满生活质感的作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学与影视的良性互动。
朱铁军
广东《特区文学》杂志主编
富阳文化底蕴深厚,为文学创作与影视转化提供了丰富土壤。
应积极搭建文学与影视行业的对接通道,实现资源互补与强强联合。此类合作可参考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的成功模式,通过机制化、平台化的运作,不仅有助于优秀文学作品的高效影视转化,也将显著提升刊物自身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谢华
富阳区政协委员、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负责人
作为在富阳生活6年的新富阳人,深切感受到当地政府对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支持。
建议成立“文学期刊创作联盟”,整合全国刊物资源,在富阳设立创作基地,推动文学作品与影视、旅游等业态深度融合,形成政府、文学界、影视界同频共振的良好生态。
富阳作家孙婕妤、沈韬也参与交流。
文化大咖联动谋划
影视项目有望落地
9月27日下午,文化人士一行前往大源镇东前村,就刑侦题材电影《雨中的子弹》进行实地选景考察。
东前村坐落于亭山脚下、大源溪畔,是一个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秦汉古村。这里曾因水路通达而商贾云集,也曾因造纸工业的兴起而饱受污染之苦。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实践,东前村通过关停污染企业、整治河道、美化环境,重新找回了昔日的山水韵味。村内古韵犹存,新修建的百花公园、云谷庄园、登山步道与古朴的民居相映成趣,形成了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生机活力的乡村风貌。
村党总支书记程关刚向文化人士一行介绍了东前村从污染重灾区到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的蜕变历程,以及当前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的探索。近年来,东前村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引入新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
文化人士一行重点走访东前村沿溪地带、传统民居聚集区以及部分保留原有风貌的坡地林地。
张海荣表示:“东前村自然景观层次丰富,既有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树林,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村庄场景,部分区域还保留着一定的原生态和年代感,这与我们剧本中设定的边陲小镇的部分场景气质非常契合。尤其是大源溪沿岸和村中一些老建筑,很有故事氛围。”对于东前村而言,此次电影选景考察,无疑是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抹亮色。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影片若最终能部分取景于此,将为东前村带来显著的品牌效应和潜在的旅游流量。程关刚坦言,“如果电影能在这里拍,肯定能大大提升村子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让村民的日子更红火。”
△拍摄取景交流
电影《雨中的子弹》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边陲小镇的连环命案故事,情节曲折,涉及复杂的人物情感与家庭伦理纠葛,展现了人性的深度与刑警的坚韧。其内核中对乡土社会人情冷暖的刻画、对正义与真相的追寻,与富阳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坚韧、包容、求真的文化气质存在精神上的共鸣。
随着考察活动的深入,文化人士们对富阳的了解愈加深刻。考察过程中,编剧鲁微和制片人张海荣不仅关注自然景观,也深入观察了当地的生活状态、建筑特色以及历史遗存,寻找剧本情节与实地场景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东前村保留的部分传统民居格局、宁静的溪边环境乃至具有一定岁月感的村巷,都可能成为电影中关键场景的载体,为影片增添真实而独特的地域色彩。
张海荣表示,富阳的自然与人文场景可作为南北剧情的重要取景地之一,与哈尔滨、深圳等地形成场景互补,增强影片层次感与商业植入空间。
黄玉林补充介绍,富阳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希望广大文化人士扎根富阳沃土,打造文艺精品,积极争取浙江省文艺基金、“之江潮”文化大奖等政策支持,富阳将积极协调资源,做好服务保障,推动项目落地。
“期待影片能在富阳拍摄,融合富阳文化元素,成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更期待富阳能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文学与影视的联动,让更多的文学影视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鲁微说。
记者手记
让文学影视的翅膀扎根富阳山水间
夕阳西下,文化人士考察团结束在东前村的行程。大源溪水潺潺流淌,见证着这个千年古村的又一次重要际遇。当《富春山居图》的笔墨意境在文学与影视中深度融合;当东前村加快将美丽环境转变成美丽经济;当文化的种子借助文学与影视的翅膀扎根于富阳的青山绿水之间……
△富阳一景 蔡富明 摄
富阳正以文化内涵吸引世人的目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正不断通过机制创新、内容打造与产业协作,实现从“文脉传承”到“文艺创新”的跨越,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注入新时代的文化内涵。
来源:富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