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辛芷蕾拿奖后,那句“大胆追梦,万一实现了呢”圈了不少粉,就连采访时蹦出的家乡话,都成了“成功者的小确幸”。
2025年威尼斯电影节,辛芷蕾凭着《日掛中天》拿下最佳女演员,成了第三位威尼斯华语影后,还是首个85后。
颁奖礼刚过,导演蔡尚君就忙着飞多伦多,这部电影还入围了当地电影节焦点单元。
作为经常泡影视圈的观察者,我翻完蔡尚君的专访,发现这部电影的热闹背后,藏着演员和创作的不少门道。
辛芷蕾拿奖后,那句“大胆追梦,万一实现了呢”圈了不少粉,就连采访时蹦出的家乡话,都成了“成功者的小确幸”。
她能击败凯特·布兰切特这些国际大咖,蔡尚君一点不意外,还说用“伟大”形容她的表演都不过分。
本来想,选她当女主《日掛中天》里的美云,肯定是早就定好的,但后来发现,蔡尚君一开始也犯过嘀咕,美云这角色挺复杂,还不能演得“太复杂”,得靠演员自己拿捏分寸。
蔡尚君先是看了她演的话剧《初步举证》,又刷了《花儿与少年》,再想起她早年在《长江图》里的表现,才算有了初步印象。
真正让他拍板的,是2024年《繁花》的爆火,辛芷蕾为了演好李李,花两三年准备,剧组反复杀青磨合,这份较真劲儿,正好戳中了美云的角色内核。
蔡尚君说,辛芷蕾最难得的是“不装”,身上那股倔强果敢,和角色特别贴。
拍戏时,他就给了个核心要求:美云是“行动者”,别总想着“演思考”,走路说话快半拍,做事风风火火就行。
有场戏需要表现角色藏在心里的苦,他找了蒙克的《夜》给辛芷蕾看,她一看就懂,后来演出来的状态,连蔡尚君都觉得“她就是美云本人”。
提到《日掛中天》,蔡尚君总绕不开张颂文,还直接称他是“无冕之王”。
这话真不是客套,张颂文在剧组里,戏份是“基石”,作用更是“定海神针”。
他演的葆树,是推动剧情的关键,当年替美云顶罪,这份“大爱”成了两人情感纠葛的源头。
蔡尚君说,葆树就像电影里的“光”,没有他,美云的角色根本立不起来。
拍戏时,张颂文的专业度让人服气,有场戏,他从卫生间出来见美云,光进门出门的动作,就设计了五种,每种都合情合理,连后期剪辑的卡点都想好了,现场工作人员看完直接鼓掌。
最绝的是公园回廊那场重场戏,原本设计两人并排坐,张颂文突然站起来走到对面,就这一个动作,把角色心里的疏离感全带出来了,还让观众想起当年两人在监狱隔着玻璃探视的画面。
蔡尚君当场就开玩笑,说这一站“值十万块”,不光戏好,张颂文还帮着剧组打磨表演,和蔡尚君一起琢磨怎么让角色更鲜活,这种“既当演员又当半个创作伙伴”的状态,难怪被称作“无冕之王”。
《日掛中天》能在国际上受认可,除了演员,蔡尚君的创作思路也很有意思。
他没玩复杂的镜头技巧,反而一路“做减法”,靠着真实感打动了评委和观众。
拍戏时,他让美术组把场景做得“糙一点”,服装批发市场的摊位、老骑楼的街道,都照着广州真实场景来,连群演拎的塑料袋、背的包,都得符合生活习惯。
摄影方面,他选了不怎么流行的40mm镜头,不拍宽幅大场景,就盯着演员的半身,让观众能看清他们脸上的细微表情。
用他的话说,“镜头不用花里胡哨,跟着人物的生活走就行”。
在多伦多电影节放映时,两场都坐满了人,黄牛票炒到一千多块,映后问答结束,还有观众在楼道里聊剧情。
有位在北美待了多年的北京电影学院前辈说,这部电影像小津安二郎和侯孝贤的风格,用平视的视角拍生活,反而让观众更容易走进角色心里。
现在不少电影总想着靠特效、强情节吸引眼球,《日掛中天》却靠着演员的真性情、创作的实在劲儿出圈了。
辛芷蕾的“伟大”,张颂文的“无冕”,蔡尚君的“减法”,其实都在说一件事:好作品不用靠花哨包装,把人拍透了,把故事讲真了,自然能打动人。
这或许就是这部电影能在国际影坛站稳脚跟的原因,也给华语电影提了个醒,真实才是最有力量的表达。
来源:云娱云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