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恐怖电影圈属实热闹,一部接一部的爆款让人根本追不过来,前阵子《招魂4》刚上映两周就拿下全球3.7亿美元票房,这劲头还没过去,新片《凶器》又横空出世。
2025年恐怖电影圈属实热闹,一部接一部的爆款让人根本追不过来,前阵子《招魂4》刚上映两周就拿下全球3.7亿美元票房,这劲头还没过去,新片《凶器》又横空出世。
上映前光凭个预告片段就火遍全网,上映后更是凭着不算高的预算,硬生生闯下全球2.6亿美元票房的成绩,还挤入了影史恐怖片票房前25名,评分也相当能打,烂番茄新鲜指数、IMDb和豆瓣分数在同类型影片里都算优秀。
《凶器》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一个普通小镇,情节一开始就抓足了人,一个平平无奇的周三凌晨2点17分,当地一个班级里17个孩子,几乎同时从家里醒来。
他们没被任何人胁迫,就那么自顾自离开床铺、走出家门,用一种特别诡异的姿势跑进了黑夜,之后就没了踪影。
这个班级总共18个孩子,唯一没消失的是班里那个个子矮、不爱说话的小男孩艾利克斯。
面对警察和家长的询问,艾利克斯说自己啥也不知道,监控拍得清清楚楚,确实没人逼着那些孩子离开,这事儿一下子就陷入了僵局,整个小镇的平静全被打破了。
看到这儿我还挺纳闷的,这些孩子为啥会突然这样,那晚到底发生了啥?
为啥跑的时候姿势那么奇怪,本来想顺着剧情往下找答案,结果发现这片子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没走线性叙事的路子。
《凶器》用了6个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讲故事,就像拼拼图一样,一点点把完整剧情呈现出来。
第一个出现的是孩子们的班主任洁丝汀,事发后她成了众矢之的,警察调查她,家长怀疑她,还有人跟踪她,甚至在她车上写“女巫”俩字。
洁丝汀被这些事儿搞得生活一团糟,只能靠喝酒和前男友的安慰撑着,有时候还会出现幻觉,总看到像小丑一样可怕的东西跟着自己。
但即便这样,她还是惦记着艾利克斯,后来她发现艾利克斯家的窗户全用报纸糊着,艾利克斯的父母坐在黑暗里一动不动,她赶紧给校长打电话,没想到还被校长指责多管闲事。
放心不下的她守在艾利克斯家门口想找线索,结果半夜被人用剪刀袭击了,接着视角转到失踪孩子的家长格拉夫,他是个典型的美式硬汉,看警察调查进度慢,就自己找线索。
一开始他还怀疑洁丝汀,直到有次他找洁丝汀质问时,满脸是血的校长突然姿势诡异地冲过来扑倒了洁丝汀,俩人这才解开误会,决定一起找真相。
后面还有警察、瘾君子和校长的视角,这几个人都或多或少接触到了事件的疑点,而且他们的线索最终都指向了艾利克斯家。
最后通过艾利克斯的视角,所有真相才水落石出,这种叙事方式挺有意思的,本来想简单看个恐怖片,没想到还得跟着不同视角“破案”,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故事的神秘感拉满了,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总能发现新的细节。
《凶器》不只是个单纯吓人的恐怖片,里面藏了不少隐喻,比如17个孩子失踪,有人说暗指美国一起校园枪杀案。
格拉夫梦里看到空中飘着的大枪,枪身上有“2:17”的数字,被解读成和2022年美国《攻击性武器禁令》法案搁置有关。
还有孩子们跑的“火影跑”姿势,也被网友扒出和越战时期一张照片里的动作相似,这些隐喻都是在暗示暴力对人们尤其是孩子的伤害。
而且片子还探讨了不少社会问题,通过五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的生活对比,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割裂展现得挺明显。
孩子出事后,家长们光顾着指责洁丝汀,可实际上只有洁丝汀真心关心艾利克斯,艾利克斯被同学欺负时也是她及时制止,反观孩子的父亲,也就随便问句“上学怎么样”就没下文了。
最后说说“凶器”到底指啥,片子里艾利克斯的姨姥姥会巫术,能控制别人还能吸别人的生命,表面看巫术就是“凶器”。
但仔细想想,每个人其实都被某种情绪操控着,洁丝汀被舆论指责,可她自己也有不恰当的行为;格拉夫丢了孩子很可怜,可他一开始也不分青红皂白指责洁丝汀。
如此看来,“凶器”更像是在质问,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器”。
当然,这片子也不是完美的,过早揭露凶手导致后面有些虎头蛇尾,女巫文化对咱们非欧美观众来说也有点理解门槛。
但总体来说,《凶器》能成为爆款不是没道理的,它把恐怖元素和社会思考结合得不错,也难怪导演克雷格今年能这么火,之前他导的《野蛮人》就靠低成本拿了高票房,这次《凶器》又延续了他的风格,确实有两把刷子。
来源:云娱云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