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连续7天霸榜,捧出金马影后,这部港片打脸内地,实在太猛了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1:56 2

摘要:电影从来都是照见社会、叩问人心的镜子,尤其聚焦特殊群体的作品,总能用独特视角撕开日常忽略的角落,带来直击心底的触动。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电影从来都是照见社会、叩问人心的镜子,尤其聚焦特殊群体的作品,总能用独特视角撕开日常忽略的角落,带来直击心底的触动。

最近有部香港电影就凭这份触动炸了影圈,《看我今天怎么说》不仅连续7天稳稳霸住口碑榜榜首,还把主演钟雪莹送上金马影后宝座。

对比之下,内地同题材影片这段时间确实没闹出这么大动静,难免让人好奇,这部港片到底凭什么猛到能形成这种反差?

其实它的切入点不算新鲜,瞄准的是听障人群,但妙就妙在没走卖惨博同情的老路,反而揪着聋人教育里一桩两百年的老争议“手口之争”往下挖。

争议说穿了就是教听障者用手语,还是逼他们学口语,背后牵扯的不只是教学方法,更是听障者该守住自己的文化还是削足适履融入主流的终极选择。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球都偏口语教学,有些聋人学校甚至直接禁了手语,好像默认学说话才是正常人,可这种默认真的对吗?

影片没直接给答案,而是通过三个听障青年叶子信、方素恩和吴昊伦的人生,把这个问题摊到了观众面前。

三个年轻人的矛盾,其实就是“手口之争”的真实写照,现实里,很多少数群体都面临这种选择,是守着自己的文化活,还是顺着主流规则走?

影片还藏了个很妙的隐喻,叶子信邀方素恩去潜水,方素恩只能拒绝,因为人工耳蜗扛不住深水区的压力,叶子信却告诉她,就算戴耳蜗,浅水区浮潜也没问题。

这就像手语和口语的选择,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演员的表演更没话说,钟雪莹演方素恩,连听障者说话时那点细微的鼻音都抓得死死的,不查资料真会以为她本身就是听障人士。

游学修演叶子信,手语比划得自然流畅,那种不向现实低头的倔劲,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钟雪莹能拿金马影后,真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功力。

《看我今天怎么说》本身,它能火绝不是靠小众题材博眼球,不少观众看完片子后,都在社交平台说第一次觉得听障不是缺陷,而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我身边有个做手语翻译的朋友,最近还收到很多私信,有人问怎么学基础手语,有人说想带孩子去看这部片,让他知道世界有不同的样子。

这才是好作品的力量,它不只是讲一个故事,还能让观众主动去理解陌生的群体。

如果对比内地同类题材,能更清楚这部港片的优势在哪,内地之前有部《小小的愿望》,讲的是患病少年的故事,走的是喜剧温情路线,通过朋友帮他实现愿望的情节,传递珍惜当下的主题。

但它的视角更偏向健全人如何帮助特殊群体,比如主角帮患病朋友追女孩,本质是用健全人的逻辑去满足对方的需求。

而《看我今天怎么说》完全站在听障者的角度,让影片的真实感更足。

当然,这不是说内地作品不好,只是创作切入点不同,内地市场需要兼顾不同受众,比如《人生大事》就用殡葬师带孤儿的温情故事,把小众职业和大众情感结合,能让观众接受又能传递价值观。

而港片因为体量小,更能轻装上阵,不用考虑票房是否能覆盖成本,反而能沉下心把一个群体的故事挖深、挖透,这种差异是市场环境决定的,没有优劣之分。​

港片这些年其实一直在找自己的定位,早年间靠警匪片、武侠片火遍亚洲,但后来同类题材拍多了,观众也看腻了。

警匪片总离不开卧底、黑帮火拼,武侠片总绕不开江湖恩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于是不少创作者开始转向小众题材,不追求大场面、大制作,而是靠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细节打动人。

小而精的路线,反而让港片在华语影视里找到了独特的位置。

对内地电影人来说,这部港片更像个参照物,不是要模仿它的题材,而是要学它的真诚。

拍特殊群体,不用刻意拔高,也不用刻意煽情,只要把他们当成和我们一样的人,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故事自然会有力量。

毕竟电影的核心是人,能让观众看到自己影子的故事,才最打动人。

最后想说,《看我今天怎么说》的厉害之处,从来不是霸榜或拿奖,而是它让更多人意识到,听障者不是需要被帮助的对象,是有自己的文化、选择和梦想的个体。

就像影片最后传递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用手语还是口语,无论是守着自己的世界还是融入主流,只要能活得自在、活得骄傲,就是最好的选择。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电影,不管是香港的还是内地的,都能帮我们看见那些被忽略的角落,也让每个不一样的人,都能在光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来源:ho侯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