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轻于鸿毛》的故事不复杂:一个男人跳海身亡,留下两位风格迥异的妻子和一套没有过户的房产。李鱼(宋佳 饰)是前妻,沈飞鸿(佟丽娅 饰)是现任。两人从对峙到同行,展开了一场双女主公路旅程。
一部被寄予厚望的女性题材电影,在上映一周后票房还没破2000万,豆瓣评分6.4,口碑和成绩都不尽如人意。
这就是《轻于鸿毛》。
作为一部选择了“女性叙事”赛道、制作完成度也不差的作品,它的失利显得格外令人意外。
尤其是在首日排片占比高达20%的情况下,票房产出却只有6%,一开画就“倒挂”,且一直未能扭转。
这背后,是观众心理的错位,还是内容表达的问题?
《轻于鸿毛》的故事不复杂:一个男人跳海身亡,留下两位风格迥异的妻子和一套没有过户的房产。李鱼(宋佳 饰)是前妻,沈飞鸿(佟丽娅 饰)是现任。两人从对峙到同行,展开了一场双女主公路旅程。
这类设定,原本很容易落入“狗血剧”俗套,比如“大婆打小三”的恶斗。但片子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反写:李鱼假装来找沈飞鸿算账,实际上是为了帮她吓退逼债的债主。男人不露面,女性却在表象之下完成了共情和协作。
这种处理方式,对传统性别叙事是一种解构。女性之间的“雌竞”不再为了博取男性关注,而是一种被利用、被操控的叙事模板。本片用一种轻巧但有力的方式,拆解了它。
类似的反写还有很多,比如常见于男性英雄片的飙车戏码,这次落在了两个女性身上,既具张力,也不失幽默。这些细节都在告诉观众:女性可以有力量,也可以有策略,不需要通过“打架”来证明什么。
影片中,李鱼和沈飞鸿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大女主”。她们没有“逆天改命”,也没有在结尾达成什么宏大理想。但她们都有各自的成长线。
沈飞鸿是一个被家庭、婚姻和职场规训的女性。她从不为自己争取,甚至连家里摆设都完全按丈夫喜好来。李鱼则是那个曾陪男人创业、分手后还照顾婆婆的“理性原配”,但她也活在儿子夭折的愧疚中。
一个困在“顺从”,一个困在“责任”。电影最终给她们的不是解脱,而是“迈出一步”——沈飞鸿开始正视自己的才华,李鱼逐渐走出过去。这种“小女主叙事”,没有强情节反转,却更贴近现实。
当下银幕上的“大女主”越来越像一个“模版”:强大、独立、情绪稳定,几乎无懈可击。《轻于鸿毛》另一种表达方式,或许更能反映女性现实处境的复杂性。
很多人拿这部电影和邵艺辉导演的《好东西》做对比,尤其是宋佳的角色设定,气质非常相近,甚至有人调侃她是“平行宇宙的王铁梅”。
确实,《轻于鸿毛》在主题表达上略显生硬,一些台词和情节模仿痕迹明显。但问题不在于它“像不像《好东西》”,而在于国产女性题材本身还处于“学步期”。一部作品既想照顾市场情绪,又试图传达深层议题,很容易两头不讨好。
男观众担心“被批判”而不进场,女观众觉得表达“不彻底”而不满足——这正是《轻于鸿毛》目前的最大困境。
但是,这不意味着它是一部失败的电影。相反,它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其实比许多“爆款”更克制、更有诚意。它试图超越“情绪价值”,去讲述女性之间复杂而真实的关系,这种努力本身就值得被看见。
在女性题材作品仍属稀缺的市场里,我们不该只欢迎“完美”的“王铁梅”,也要给“没那么好”的故事一些空间。因为只有这样,更多真正的“好东西”,才有长出来的土壤。
来源:墨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