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成好莱坞新宠!低成本撬动亿元票房,各大厂全押注这条路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1 13:41 2

摘要:更疯狂的是上映密度,2025年计划上映的恐怖片数量达到26部,而去年只有12部,几乎翻了一倍,这意味着平均每两周就有一部新的恐怖片登陆影院,这种"地毯式轰炸"在好莱坞历史上极其罕见。

今年夏天,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发生:你走进任何一家影院,海报墙上挂着的不再是超级英雄,而是各种面目狰狞的恐怖角色。

从《招魂4:终章》到《罪人》,从《狼人》到即将上映的《黑电话2》,恐怖片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轰炸着观众的眼球。

为什么曾经被视为"小众类型"的恐怖片,突然成了好莱坞的救命稻草?

先来看几个让人咂舌的数字,今年恐怖片已经帮助好莱坞在北美市场收获了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60%。

《招魂4:终章》更是以8300万美元的开画成绩刷新了恐怖片历史纪录,几乎是分析师预期的两倍。

更疯狂的是上映密度,2025年计划上映的恐怖片数量达到26部,而去年只有12部,几乎翻了一倍,这意味着平均每两周就有一部新的恐怖片登陆影院,这种"地毯式轰炸"在好莱坞历史上极其罕见。

华纳兄弟今年可以说是最大赢家,《罪人》在全球狂揽3.64亿美元,《死神来了:血脉诅咒》也收获了1.38亿美元,连环球影业都坐不住了,在今年的29部新片中,恐怖片占了7部,比例达到四分之一。

为什么大制片厂突然对恐怖片如此上心?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

恐怖片的制作成本通常很低,但回报率却惊人,经典案例比比皆是:120万美元的《电锯惊魂》最终收获1亿美元全球票房,《女巫布莱尔》6万美元的成本换来了2.49亿美元的收入,这种"四两拨千斤"的买卖,在当下电影成本飞涨的时代,简直就是救命药。

恐怖片制作公司布伦屋的创始人杰森·布伦曾经总结过成功秘诀:恐怖片一般是低成本的,不需要特效,因为粗粝和原始的设定反而更吓人,也不需要巨星加盟,更重要的是,恐惧这种情感不像喜剧那样受文化差异限制,在全球市场都有不错的传播度。

恐怖片的兴盛从来不只是商业现象,它往往反映着社会的集体情绪。

回顾历史,每当社会出现动荡,恐怖片都会迎来爆发期,二战后的《畸形人》反映战争创伤,六七十年代的《活死人之日》折射种族关系紧张,911后的《德州电锯杀人狂》展现了人们对暴力的恐惧。

而现在这波恐怖片热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撕裂与焦虑,《逃出绝命镇》让社会重新面对种族主义,《某种物质》用身体恐怖诉说女性境遇,创作者们不再在文艺片里冷静地抚摸社会伤口,而是选择在恐怖片中放声嘶吼。

影院经营者也发现了这个趋势:恐怖片已成为我们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尤其是Z世代观众,他们知道在影院环境中观看恐怖电影效果最佳。

然而,这场恐怖狂欢并非没有代价,市场饱和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

今年不少恐怖片遭遇滑铁卢,索尼的《直到黎明》首周末只有800万美元的惨淡成绩,连制作成本都没收回,就连"恐怖专业户"布伦屋也栽了跟头,《梅根2.0》、《狼人》等四部作品连续惨败。

布伦屋内部人士坦言:如今的票房已无法承受像过去那样多的恐怖片,不论是小制作还是大制作。当恐怖片从每季度一两部变成每周一部,观众的新鲜感自然会被快速消耗。

更危险的是,大部分恐怖片都在吃老本,今年上映的恐怖片中,大部分都是续集或衍生作品,比如《招魂4》、《死神来了:血脉诅咒》等,讽刺的是,《招魂4》创下了系列评分最差,但却是系列票房最高。这种口碑与票房的倒挂,正是市场过热的危险信号。

人们并没有停止对恐怖片的热爱,但他们不再喜欢这些领域平庸的作品了,影院经营者的这句话道出了问题的核心:观众要求变高了,但供给质量却在下降。

好莱坞正处在一个"电影角斗士学校"般的时代,对某些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最糟糕的时代,恐怖片虽然暂时缓解了行业危机,但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能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

关键在于,制片方必须意识到恐怖片从来只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类型,观众群再稳固,在大盘面前也是有限的,真正的出路不是无脑增产,而是提升内容质量,做出真正能够打动观众的原创作品。

恐怖片的这轮爆发,既是好莱坞适应市场变化的聪明选择,也是行业焦虑的真实写照。

虽然短期内这股热潮还将继续,但只有那些真正用心创作、敢于创新的作品,才能在这场"恐怖军备竞赛"中笑到最后。

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再多的套路也比不上一个好故事来得震撼人心。

信源:

这里是美国 2025-09-11 大IP哑火,好莱坞押宝恐怖片?

澎湃新闻2025-08-11 北美票房|夏天很适合恐怖片

来源:聆听史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