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才刚上映1天,让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央媒锐评句句戳心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21:57 2

摘要:筹备11年、删减60%、导演赵林山路演落泪,这样的电影本该是全民共情、肃然起敬的作品。

筹备11年、删减60%、导演赵林山路演落泪,这样的电影本该是全民共情、肃然起敬的作品。

可《731》才上映不到24小时,争议便如暴雨倾盆砸来,有人高呼“票房第一”,有人却喊“消费情怀”,甚至还有人调侃“日军装备酷”,引发众怒。

不该发生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在民族苦难面前,这种“声音”到底该如何被看待?

一场关于良知的战争,在荧幕外打响

《731》上映首日,排片接近99%,票房破3亿,在这样庄重题材的电影里,属实罕见。

影院里观众神色凝重,哈尔滨现场更出现了几位白发老人手捧白花朝银幕鞠躬的画面,那是他们在替家族中消失的名字致哀。

这场电影,不止是文艺作品,更是历史的伤痕再现。

导演赵林山为了拍这部片子,查阅史料超过8000页,观看供述影像423小时,甚至复制了当年“特设监狱”四方楼的构造。

他不是为了拍一部好看的电影,而是拍一部能留下证据的“墓志铭”。

这部电影展现的是抗日时期日军731部队的非人暴行。

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全都从平民视角展开,让人在视听冲击之外更感心理撕裂。

姜武、李乃文、王志文、孙茜等知名演员零片酬出演,就是为了完成这份传承与铭记。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倾注心血、肩负使命的电影,竟然在上映当天就被一部分人打上“标签”。

他们说剧情薄弱、场景不真实、节奏混乱,甚至断言“这片就是借爱国敛财”。

还有人拿它与30年前的《黑太阳731》做比较,认为新版拍得像“越狱片”,缺乏控诉力度。

更有甚者,IP地址来自东京的账号频频留言:细菌战不存在,只是技术研发。

这样令人作呕的字句,引起舆论爆炸。

网络上瞬间涌现超过180万条相似的差评,其中60%内容雷同,70%账号注册时间不足三个月,背后的组织化操控迹象明显。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观影反馈,而是一场关于记忆和历史话语权的争夺。

我们为何要“再受一次伤害”

当电影成为记忆传递的介质,原本只是为了让历史更真实。

《731》并没有将所有残酷画面直白呈现,反而删掉了最血腥的30分钟。

删减前的片段中,完整还原了活体解剖、冻伤实验等真实案例。

出于审查和观众心理考虑,这些素材最终未被保留。

尽管如此,《731》依然被人认为“画面太血腥”、“不适合孩子看”、“吓人”、“影响情绪”。

网友一句话戳破荒谬本质:“731部队在实验时可曾绕过儿童?”

影片开头,一个小男孩被推进烟雾弥漫的房间,以为自己到了天堂。

这时旁边的人冷冷说了句:天堂没有日本人。

这种细节,是影像表达的厚重,说明《731》并没有盲目追求感官刺激,而是在纪实与表达之间,寻找平衡。

这类言论最可怕之处,是它借助“孩子”、“美好”等概念,试图将揭露打上仇恨的标签,从而掩盖历史的罪行本质。

这就像是对着自己家祖坟说:“翻篇吧。”

电影《731》不是为了让人产生仇恨,而是为了让人记住。

这是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一代代人该守住的边界。

央视的态度很明确:历史不能被调侃,真相不能被抹平。

不仅是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官媒也集体发声力挺,还在社交平台上开抽奖送电影票,鼓励观众主动走进影院。

民间反应同样热烈。

各地的学校开始组织学生集体观影,不少纪念馆的参观人数激增。

这个九一八,或许是近年来最沉重又最清醒的一个日子。

但让人无奈的是,另一些公众人物高位发声却踩了个雷。

例如一向被认为亲民的商人于东来,就因为一句“传播仇恨不如传播美好”,引发网友围攻。

原本他在招聘刑释人员、员工福利方面赢得好感,却在这部影片面前让人感到“情绪错位”。

他还减少了自家影院的排片数量,公众对他反应之快,正说明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情感之深。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商业逻辑解释,也不是所有电影都必须追求美学与娱乐性。

一旦将《731》归类到“赚热度”、“卖苦难”的范畴,就是对一代人记忆的轻视。

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悲哀。

历史不能调侃,良知不该沉默

如今,历史片上映一次,就要遭遇一次“二次伤害”。

每一波抵制、冷嘲、争议,都仿佛在对着受害者的墓碑泼墨。

在《731》的片尾彩蛋里写着:你若记得,我便活过。

这是献给每一个曾在战火中被牺牲的无名者的哀悼。

电影能不能获得满分并不重要,它唤醒的情感、激发的共识,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票房”。

它不是用来消遣的,更不是拿来被娱乐的。

每一次有关“731”的表达,都是对人性底线的质问,是对不能被遗忘的历史的再次确认。

我们尊重电影的艺术性,也欢迎理性的讨论。

但不能接受有组织的抹黑、有意的淡化、轻率的否认。

谁在举报?谁在操控?谁在点赞细菌战不存在?谁又在装聋作哑?

这部电影,或许不是视觉上最炸裂的,但一定是近年来情绪张力最饱满的国族记忆作品。

让人担心的并不是有人不喜欢这部电影,而是有太多人试图让大家不去看这部电影。

它刺痛的不只是当下的观众,更是未来的孩子。

一个不敢面对历史的民族,终将再被历史教训。

结语

历史不能沉默,记忆不能失语。

《731》才刚上映1天,所有的争议、攻击、举报、歪曲,恰好证明了这部电影的存在价值。

那些在影院里流泪的观众,那些在评论区力挺的网友,那些默默买票支持的老兵后代,才是真正守护这段历史的人。

记住历史,并不是为了仇恨谁,而是为了不再经历我们曾经的苦难。

导演赵林山泪洒《731》首映式,称对得起那些逝去的人,主演孙茜:“731”曾是童年阴影——极目新闻

《731》导演首映式落泪:历史的警钟不仅在9·18这天敲响——中国新闻网

《731》正式上映,刷新多项纪录——环球时报

来源:我是电影迷小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