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首映首日,惊现恶劣场景,差评如潮,原因竟出奇相同!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21:44 2

摘要:一个叫《731》的电影上映了,是九月十八号那天,一个不好过的日子。

一个叫《731》的电影上映了,是九月十八号那天,一个不好过的日子。

票房听说还行,第一天就卖了三个多亿。

但这事儿怪就怪在,网上骂的人多,给差评的也多,而且骂法都差不多。

就跟商量好了一样,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

什么“剧情假”、“故意让人哭”、“特效不好看”……

更过分的是,还有人说731部队那些事儿是假的,是夸大了的,说压根就没有细菌战这回事。

这种话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毛。

那这电影到底是讲啥的?

就是讲以前日本人在咱们东北搞的那个731部队,拿活人做实验,干尽了坏事。

为了拍这个,导演叫赵林山,他花了六七年时间到处找证据,还把自己的房子给抵押了,往美国、俄罗斯、日本跑了好多趟,就为了搜集那些没人知道的资料。

这得是下了多大决心?

他把拍摄的地方,就选在了黑龙江哈尔滨,当年731部队的旧址上。

剧组花钱,一比一地把当年的实验基地给重新造了出来。

那些解剖室、冻伤实验室,还有烧尸体的炉子…都给弄出来了,就跟真的一样。

电影首映礼也在哈尔滨办的。

导演赵林山,还有主演姜武、李乃文他们都去了。

导演在台上说话,说着说着就没忍住,哭了。

他说,拍这个就是想让大伙儿别忘了那段历史,记住那些真相。

那天看完电影,好多人也是红着眼睛出来的,心里堵得慌。

可怎么一到了网上,就全是骂声?

那些差评,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一会儿说,“犯人的衣服太干净了,跟那时候不一样!”

可人家剧组明明是照着老照片做的,衣服样式都是考证过的,连一个扣子都没错。

一会儿又说,“特效太假,颜色不对劲。”

可这电影没用多少特效,大部分都是实景拍的,要的就是那个真实的感觉。

这些骂声背后,好像有别的事。

日本那边有些组织,竟然公开说“731部队是医学先锋”,想把那些反人类的罪行说成是好事。

他们还通过网络,想让咱们中国人自己都怀疑自己的历史。

这种行为,不光是侮辱,更是想把罪恶藏起来。

拍这个电影,演员们也吃了不少苦头。

姜武为了演好那个角色,硬是饿了三天,人都有点脱相了。

王志文,为了拍一个受害者的镜头,亲自进到低温实验室里。

李乃文为了显得疲惫,也特意减了肥。

他们图啥呢?

那地方冬天冷得要命。

零下四十度的天,剧组还得在外面拍戏,好多人都给冻坏了。

他们这么拼,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光是人受罪,下的功夫也多。

剧组参考了八千多页解密的档案,看了四百多个小时的影像资料,甚至还找到了当年苏联缴获的《731部队实验日志》,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花了这么多心血,结果换来一堆人说“这是假的”。

这让好多真心去看电影的观众觉得不公平。

也有人说,可能是电影剪掉的东西太多了。

为了能让电影在电影院里放,导演没办法,把一些特别残忍的镜头给删了。

比如活体解剖、冻伤实验那些最直接的画面。

电影里用了一些比较隐晦的方式来表现,但还是有观众觉得“不够震撼”。

还有人批评电影的音乐太煽情了,结尾把镜头切到现代的场景,感觉有点生硬。

这些批评可能也有道理,但他们没想过,导演在创作的时候有多难。

其实电影好不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这电影一出来,确实让很多人又想起了那段历史。

导演赵林山去日本取证的时候,就遇到过嘲讽。

有个日本人当着他的面说:“挨打的人都忘了,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

这句话,听着心里什么滋味?

就像一根刺扎在心口。

电影上映第一天,好多人自己组织去看。

有些学校还把看电影当成一堂历史课,让年轻的学生们去看看,让他们记住我们国家受过的苦。

这些本来是好事,却被那些莫名其妙的差评和舆论搅得乱七八糟。

《731》已经不只是一部电影了。

它更像是一份历史的诉状,是把快要被遗忘的记忆给抢救回来。

网上那些差评,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些势力想篡改历史、糊弄大家的鬼脸。

但他们越是这样,就越是会激起更多人去寻找真相。

就像中央电视台说的:“记住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让和平有根。”

忘记?不可能。

来源:竞体运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