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一大早,朋友圈就被一条消息刷屏了:电影《731》冲破重重阻力,在9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终于上映了。才刚到上午九点多,票房就已经超过1.33亿,直接把中国影史首映日的场次纪录给“炸”破了 。25.6万场的排片量,相当于全中国每一家电影院都在同步“拉响警报”
今天一大早,朋友圈就被一条消息刷屏了:电影《731》冲破重重阻力,在9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终于上映了。才刚到上午九点多,票房就已经超过1.33亿,直接把中国影史首映日的场次纪录给“炸”破了 。25.6万场的排片量,相当于全中国每一家电影院都在同步“拉响警报”,这阵仗,连见惯了大场面的影院经理都直咂嘴:“干了这么多年,头一回见这么多场子同时上同一部电影。”
更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是排片细节。很多影院特意把首场定在9点18分,银幕上还打着“勿忘国耻,警钟长鸣”的字样 。南昌一家影院的工作人员说,早上七点就有人来排队,9点18分那场直接座无虚席,好多人进场时还带着白花。有观众散场后红着眼眶说:“以前只知道918是国耻日,今天才知道,这个时间点连空气里都飘着历史的重量。”
这种仪式感背后,是电影本身的震撼力。导演赵林山在哈尔滨首映式上哭着说:“必须在这片土地上首映,这里是历史发生的地方,也是告慰亡灵的地方。” 他花了11年时间,从日本收集了大量史料,连日军随军记者的战地照片都一张张翻出来研究 。电影里那些让人头皮发麻的场景,比如活体解剖、冻伤实验,全都是从真实档案里抠出来的细节。有观众看完后在社交媒体上说:“导演不是在拍电影,是在给历史‘动手术’,把腐烂的伤口剥开给所有人看。”
上映消息刚出来,抖音、微博就炸开了锅。有网友翻出老照片对比:“电影里那个‘特设监狱’的场景,和731部队旧址的航拍图一模一样,连铁丝网的弧度都没变。” 更多人被演员的表演戳中——李乃文饰演的角色被抓时吓到尿裤子,孙茜饰演的孕妇被活体解剖时的眼神,让不少观众在影院里哭到不能自抑。有位男观众接受采访时哽咽着说:“看到孙茜老师被推进实验室的那一刻,我旁边的大哥直接把矿泉水瓶捏爆了。”
最让人揪心的是片尾字幕。当3513个遇难者的名字一个接一个滚过银幕时,整个影院鸦雀无声。有观众事后发朋友圈:“以前总觉得历史是冷冰冰的数字,今天才知道,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被碾碎的人生。”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说得特别沉重:“电影里展现的,连历史真相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那些被日军称为“马路大”(原木)的受害者,生前被编号代替姓名,死后连骨灰都找不到,这种“被抹去的存在”,比任何恐怖片都更让人脊背发凉。
更让人热血沸腾的是,这部电影不仅在国内“刷屏”,还带着历史的重量走向了世界。从今天开始,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观众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段历史;明天,美国、加拿大的影院也会亮起《731》的海报 。有海外华人在社交平台上留言:“终于不用再跟老外解释‘731’是什么了,直接带他们去电影院。”
这种全球同步的背后,是创作团队的良苦用心。导演赵林山说,他特意把英文名定为《EVIL UNBOUND》(罪行无界),就是要让全世界知道,731部队的暴行不是某个民族的伤痛,而是全人类的耻辱。有网友在预告片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比那些流量明星的红毯秀有意义一万倍。”
不过,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电影“太血腥”,担心孩子看了会做噩梦。但更多人反驳:“我们不是在拍恐怖片,是在给历史‘拍CT’。” 导演赵林山在采访中提到,有位日本观众看完后找到他,颤抖着说:“我爷爷曾是731部队的军医,他临终前让我‘一定要去看看中国拍的731’。” 这种跨越国界的反思,恰恰证明了电影的价值——它不是在煽动仇恨,而是在唤醒人性。
五年前,我们到东北旅游,跟同事一块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那天,我的心被那些详实的史料、照片和栩栩如生的雕塑揪得无比沉重,仿佛被压了一块大石头,整整一天都从那残酷的历史中走不出来。今天,这真实的再现,演员的倾心演绎更是让我心起波澜,热泪盈眶。
作为旁观者,我看着这场全民“观影潮”,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年,我们看过太多被“娱乐化”的历史题材,把战争拍成偶像剧,把苦难编成段子。但《731》用近乎残酷的真实告诉我们:有些伤痛,永远不能被“轻描淡写”。当年轻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写下“原来课本里的‘细菌战’三个字,是这么多同胞的血泪凝成的”时,我突然明白,这才是历史教育最好的方式——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疼痛。
78年前,东北曾是人间地狱;78年后,一部电影让全世界的目光重新聚焦于此。有人说,电影是“造梦的机器”,但《731》却在打破所有美梦——它让我们不得不直面人性最黑暗的角落,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正如导演赵林山所说:“拍完这部电影,我这辈子都走不出来了。但我希望,看过的人都能带着这份沉重继续往前走,因为我们都是‘幸存者’,永远有责任把真相说下去。”
这场全民观影的浪潮,或许就是最好的回答:有些记忆,永远不会被时间冲淡;有些警示,永远值得被全人类铭记。当银幕亮起时,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幸存者”,而传递真相,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来源:周道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