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更是最好的教科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以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捍卫了人类正义与和平的伟大事业,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更是最好的教科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以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捍卫了人类正义与和平的伟大事业,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纪录片《何以和平》,9月18日推出第一集《守望相助》。
△纪录片《何以和平》第一集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暴行,导致至少30万人遇难。冰冷的数字刻在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
当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 帕赫第一次来到这里时,他沉默良久。
△帕赫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为了让世界了解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帕赫开始潜心创作。他的作品《暴行》揭露了日军的暴虐无道,《眼睛》则展现了被日军强征充当“慰安妇”女性的恐惧……
△帕赫的画作《暴行》
在帕赫的画布上,鲜血与苦难凝固成历史的证言。时至今日,世界各国仍有许多热爱和平的人士,为搜寻、证实、追回南京大屠杀的证据而奔走。法国青年马库斯·德雷特斯就是其中之一。
△法国青年马库斯·德雷特斯来到中国
马库斯的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在上世纪30年代来华,收集了大量日军侵华战争的罪证照片。这些照片被偶然发现后,马库斯被照片上的残暴罪行画面震惊,甚至多次产生生理不适,“有时我会惊醒,我会做噩梦。”
但马库斯坚持要让这些照片被更多人看到,“中国人应该凝视这些照片,它是爱国者的遗产。”
△相册中的部分照片
2025年,他决定来华重走祖辈之路,将照片捐赠给中国。
每一幅画作,每一张照片,都是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缩影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1937年,随着日军铁蹄逼近山东,中国共产党人邀请国民党将领范筑先共商抗战大计。时年55岁的范筑先为人正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他申请派出更多的中国共产党干部到鲁西北协助抗战。
面对国民党将领韩复矩的撤退命令,范筑先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在1937年11月19日通电全国:“忝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
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范筑先建立了20多个抗日县政府。他还将自己的三个孩子送到延安学习,次子范树民在济南战役中英勇牺牲,年仅19岁。
△范筑先旧照
1938年11月15日,范筑先和中国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等700余名将士在与日军的血战中壮烈殉国。范筑先与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成就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中国人民与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奋战在同一条战壕。1941年夏,一群美国青年悄然踏上前往中国的旅程。他们在陈纳德将军的带领下,组成了一支由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秘密成立的志愿航空队,又称飞虎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南下进攻东南亚,切断了滇缅公路——中国军民获得外援的途径被彻底切断,飞虎队则开通了一条在连绵起伏山峰上面飞行的“驼峰航线”。
△飞虎队历史照片展
八十多年后,飞虎队后代们受邀来到中国,参加一场特殊的飞虎队历史图片展。展厅内,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并肩作战的峥嵘岁月,两国后代们驻足凝视,在影像与记忆交织中延续着跨越世纪的友谊。
纪录片《何以和平》由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外文局指导,解读中国工作室与北京智慧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出品,山东广播电视台、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新京报“我们视频” 、北京极光映像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来源:解读中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