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十点,《731》预售冲过2800万,直接把同档期所有片子甩在身后。
“还有十天,票已经卖疯了。
”昨晚十点,《731》预售冲过2800万,直接把同档期所有片子甩在身后。
影院经理群里炸锅:黄金厅几乎全给它,别家片子只能捡边角料。
这不是普通的“卖得好”。
它像一块巨石砸进水池,水花溅到谁,谁就得让路。
文艺片导演凌晨刷排片表,发现自己的午夜场被砍到只剩一场,群里发了个“……”,没人回。
投资方在电话里叹气:原本指望口碑慢慢发酵,现在连发酵的时间都没了。
观众这边倒挺兴奋。
预告片里那一秒的活体实验镜头,被截成动图疯转,评论区全是“不敢看,但必须看”。
有人担心太血腥,有人担心不过审,结果预售数字啪啪打脸:越是禁忌,越想看。
业内人私下嘀咕,这片子从立项就透着“不规矩”。
历史顾问名单里好几个学者平时根本不屑掺和电影,这次却亲自盯剪辑;特效团队直接搬出战争片的爆破规模,说是“要让细菌弹在银幕上炸出味道”。
钱砸得狠,狠到让人心慌——万一砸了,就是血本无归;万一爆了,就是通杀。
更微妙的是海外市场。
韩国影院协会昨天突然开会,讨论要不要同步上映。
日本那边没动静,但推特上“731”词条已经飘红。
历史这根刺,平时没人碰,一碰就出血,出血就有流量。
说到底,大家怕的不是片子本身,是它带来的“赢家通吃”惯性。
以后每个档期都可能出现这种“怪物”,中小成本电影只能赌命:要么撞档期一起死,要么躲到冷门月自生自灭。
观众的选择看似多了,其实路越来越窄。
电影还没上映,结局已经写好:有人登顶,有人垫底。
至于历史真相能不能被记住?
得看这片子敢不敢把最疼的那部分留到最后。
来源:森林里跳跃野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