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刷手机,朋友圈全在转同一张海报——血红的背景,孩子捂住耳朵却遮不住骷髅般的眼睛,中间四个小字:未满十八。
一刷手机,朋友圈全在转同一张海报——血红的背景,孩子捂住耳朵却遮不住骷髅般的眼睛,中间四个小字:未满十八。
手指还没点开,我妈电话追过来:“票抢没了,你那边能买不?
”
这才反应过来,片名叫《731》,9月18上映。
预售第一天,3万场排片,全电影院只给它排桌子了,想看指数直接飙到430万,猫眼榜一。
有人吐槽,这不是排片,是“包片”。
片子到底拍啥?
简单说,哈尔滨平房区,日本人用活体做细菌实验。
官方英文名《EVIL UNBOUND》,翻译过来“罪行无界”。
海报角落一句提醒:18岁以下谨慎观影。
朋友圈有人嘴硬:“我小学就看黑太阳,怕啥?
”真去了,进场十分钟,后排的小姑娘当场哭着被家长领出去。
不是恐怖片,是历史纪录片式的血。
看完最炸的是演员名单:姜武、王志文、李乃文……清一色“老炮儿”。
赵林山导演,对,就是《铜雀台》那位。
之前被骂拍得太花哨,这次他干脆把所有“美”的滤镜砸了。
灰墙、铁门、零下三十摄氏度,演员呼气都带着冰碴子。
李乃文有一场被绑在手术台,一句台词都没有,眼泪冻成冰,豆瓣评论:“比所有惨叫都瘆人。
”
其实大家心里有数,这片子票房不会差。
单位、学校包场已经排到首映第二天,武汉百丽宫影城经理说,8月就有人打钱锁厅。
不是追星,是带学生“上一课”。
有老师微博晒图:黑板上写“历史不是旧纸,是你脚下的土地”。
但也有人翻旧账:当年《金陵十三钗》也被质疑消费苦难。
《731》会不会把731拍成“中式血浆片”?
导演在采访里回怼:“要是能骂醒装睡的人,血浆也不算浪费。
”一句话,怼得黑子没处下嘴。
有意思的是,片子还没上,二手平台先火了。
有人出“代拍哭戏”,五十块帮你录一段影院哭崩的视频。
底下评论区吵翻:“这是纪念还是蹭流量?
”热评第一是:“真要纪念,把票根留在那座城市,而不是留在朋友圈。
”一句话,点赞10万。
看完路演,印象最深的不是主创发言,是一个老兵站起来敬军礼。
老爷子90多岁,手抖,但背挺得笔直。
主持人请他讲两句,他憋了半天,只说一句:“别忘了,我们赢过。
”全场掌声响了半分钟。
走出影厅,发现出口摆着一张桌子,免费发《平房区细菌战幸存者口述实录》。
薄薄一册,翻开第一页,照片里的小女孩和片子里的小演员长得几乎一样。
那一瞬间,屏幕和现实的边界塌了。
9月18号,有人选这天上映,绝不是凑档期。88年前的警报声还在耳边,只不过这次是电影院的杜比全景声。
要不要带孩子,成年人自己掂量:是先让童话多撑两年,还是让真相提前敲门。
票根别扔,留好。
多年后孩子问“当年发生了什么”,至少可以指着票根说:“那天我没躲。
”
来源:口中哼小调的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