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救飞虎》:看哭了也看燃了,这就是我们广东人的骄傲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00:09 1

摘要:80周年那天,我刷到《营救飞虎》预告,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是:原来广东人也能打硬仗?

80周年那天,我刷到《营救飞虎》预告,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是:原来广东人也能打硬仗?

9月3号上映,片子把1941年12月香港沦陷那48小时拍成了极限跑酷。

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一支平时在茶楼听曲、在码头扛包的广东仔,突然接到任务:48小时内把被日军击落的美军飞行员从红磡拖出来,还得顺手捎走一份日军布防图。

听起来像爽文,但它是真的。

我查了下资料,东江纵队1943年才挂牌,前身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

曾生当司令,林平当政委,王作尧管打仗,杨康华管思想。

别看名字像村委会,他们四年干了1400多场仗,干掉9000多日伪军,地盘拉到6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万。

更离谱的是,这支队伍里大学生、香港仔、南洋华侨、女护士混编,白天教书晚上埋地雷,人均三份工作。

电影里韩庚演的小队长原型叫黄作梅,真实身份是香港《华侨日报》记者。

日军进城那天,他扔下相机换上短打,带着三个学生仔摸到启德机场废墟,用粤语和英语混着喊,硬是把摔断腿的美军飞行员从机翼底下拖出来。

飞行员后来回忆:听见有人喊“brother”,以为是幻觉,结果抬头看见一张广东脸,第一反应是“上帝也吃叉烧包?

剧组在红磡搭了1:1街景,连茶餐厅门口的鱼蛋档都复刻了。

最绝的是海蚀洞实拍,演员腰上绑绳子泡海水拍三天,韩庚说拍完三个月闻见鱼露就想吐。

但效果真绝,子弹打在岩壁上溅起的石灰和当年日军档案照片一模一样。

看完我算了笔账:东江纵队平均每人每天走30公里山路,相当于从广州走到佛山再折返,还得背20斤炸药。

他们图啥?

档案里一句话扎心:香港沦陷后,日军把码头工人当活靶子练刺刀,有个14岁女护士亲眼看着哥哥被挑在刺刀上转圈,第二天她就报名了游击队。

现在年轻人一提抗战就是台儿庄、平型关,其实广东人也在拼命。

只是他们打完仗不吹牛逼,回家继续卖粥粉面饭,连墓碑都低调得写着“某某同志,卒于1945”,连个照片都没留。

电影最后一幕,美军飞行员被抬上美军潜艇,回头对送行的广东仔喊:“I owe you a beer!” 字幕翻译成了“我欠你一杯茶”,全场笑出声。

但我知道,他们欠的不止一杯茶,是整整一代广东人的命。

历史不是课本上的年份,是鱼蛋档老板突然消失的那天,是茶楼少了个天天写诗的伙计,是某个南洋回来的少爷再也没回家收租。

看完走出影院,我买了杯冻柠茶,没加冰。

来源:奋发有为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