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映十天,总计票房才1万块钱,观影人次不到500个人。花上百万做的一部电影,还没有一个素人随便发的短视频观看量大。
又一部电影的主创要哭了。
上映十天,总计票房才1万块钱,观影人次不到500个人。花上百万做的一部电影,还没有一个素人随便发的短视频观看量大。
主创把这一切的结果,归咎于电影院给的排片太少。在流媒体上频繁发声,呼吁电影院多给排片,救一救低成本电影。
听声音都快哭了,既让人心酸,又让人无语。
我查了一下这个电影,终于找到了电影院不给它排片的理由。
第一个,就是这个影片的主创都是非知名人物,不是知名导演,也没有明星演员。
虽然好导演+好演员不一定出好作品,但没有著名导演和好演员的作品,大概率难出好作品。
更何况,好导演+好演员的组合自带流量,就算作品不好,也能忽悠第一波观众入场。
只要有观众愿意买票,电影院就能有分成。
第二个原因,就是故事选题不好,既缺少类型片的商业元素,也跟当下的热点事件和热点话题不搭边。
低成本电影就像小吃,既然不是大厨主理,食材也不名贵,那就把特色搞起来啊!
你看人家麻辣烫,又麻又辣又烫,起码有三个爽点!
你看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啊!一个臭豆腐,都有极致反转!
第三个原因,就是这部电影的宣传物料做得太糟糕了。
片名、故事简介、海报、预告片,实在找不出一丝一毫的亮点,引发不起一点的观影欲望。
这些物料,就像一盘菜的色泽和香味,就像一件衣服的款式和材质,如果看起来很糟糕,你让客人怎么下得去嘴?怎么有兴趣去试穿嘛?
第四个原因,就是没有排片费。
电影院运营成本很高,不能做公益机构啊,人家也是要盈利的。
如果一部电影完全没有卖相,电影院凭什么去冒险呢?
除非片方买单,给电影院排片费,抵消它的一些运营成本。
当然了,很多低成本电影能上映已经竭尽全力了,很少有预留排片费的。
更何况,即使给了一点排片费,也拿不到多少黄金场次。
因为同时期上映的那些大片,宣发预算都准备得很充足,排片又是必争之地,他们给的更多。
也有人说,这个档期选择也不对,大片云集,竞品太多了。
其实,说实话,就算是3月、11月这种很冷门的档期上映,恐怕也是同样的结局。
如果你不会游泳,换个游泳池又能怎样呢?换个季节下水又能怎样呢?
希望这个残酷的案例,能让很多心比天高的创作者认清现实吧!
你认为低成本电影,靠什么能脱颖而出?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影人杨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