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保平导演的《脱缰者也》上映七天票房仅1041万,豆瓣评分低至5.7分,被观众批评逻辑碎裂、人设可怕。然而,郭麒麟饰演的马飞护外甥的情节却成为焦点,许多观众表示看哭,引发口碑两极分化。这部荒诞喜剧试图融合犯罪与幽默,但结果令人失望。
曹保平导演的《脱缰者也》上映七天票房仅1041万,豆瓣评分低至5.7分,被观众批评逻辑碎裂、人设可怕。 然而,郭麒麟饰演的马飞护外甥的情节却成为焦点,许多观众表示看哭,引发口碑两极分化。 这部荒诞喜剧试图融合犯罪与幽默,但结果令人失望。
影片讲述马飞为还高利贷自导自演绑架案,却弄假成真陷入危机。 曹保平导演 aiming to blend crime thriller with comedy, but the outcome is a messy "four不像"。 犯罪情节缺乏说服力,笑点生硬如硬挠痒痒。 舅舅绑架亲外甥的设定本可深挖伦理困境,却只停留在表层,观众早早预测到马飞会良心发现并对抗真绑匪。
多线叙事支离破碎,绑架主线、二姐离婚 subplot、黑帮恩怨等线索缺乏有机连接。 后期剧情彻底混乱,导致观影体验 disjointed。 例如,二姐的离婚故事线与主线绑架案几乎没有交集,黑帮角色小六的行为动机模糊,疯癫表演像从别的电影误入。
郭麒麟的表演是影片少数亮点。 他成功诠释了一个"又怂又勇"的天津混混形象,半长发、秃袖T恤和流利天津话让角色活灵活现。 与童星胡朗荃饰演的外甥之间的"津式舅甥对手戏",既是笑点来源也是情感核心。 护外甥的场景中,马飞从自私到 protective 的转变,看哭了许多观众,成为情感救赎的高光时刻。
齐溪饰演的二姐同样出彩,嘴上强势实则宠弟,展现姐弟复杂情感。 但人设全面崩塌:马飞是典型的"天津巨婴",母亲和姐姐过度溺爱,空姐女友为他辞工作、赔上一只眼睛甚至流产,却仍死心塌地。 女性角色陈旧到发霉,大姐是"扶弟魔"将拆迁款全给弟弟,二姐表面骂实则宠,女友则是年度顶级"恋爱脑"。
这种落后性别观念引发观众强烈不满。 社交媒体上,话题脱缰者也人设 登上热搜,许多网友批评影片 reinforcing 陈旧 stereotypes。 豆瓣小组讨论中,用户指出2025年的银幕不需要这种发霉观念,呼吁更多平等 representation。
影片在天津实地取景,融入浓郁地域特色。 地道的天津土话、俗语和林雪的老派表演原本应为影片增色。 但据拍摄花絮,导演在喜剧与犯罪类型间摇摆不定,导致风格撕裂。 复古霓虹与市井烟火本可相得益彰,却只沦为表面文章,未能深入挖掘文化底蕴。
票房数据证实商业失败:上映首日票房仅200万,七天后累计1041万,远低于同期电影如《流浪地球3》的10亿票房。 豆瓣评分从开分6.2一路下滑至5.7,差评占比超过60%。 猫眼专业版显示,上座率不足15%,院线排片量大幅减少。
观众口碑两极分化。 部分观众盛赞影片"用荒诞外壳包裹现实内核",认为它探讨了原生家庭与代际冲突。 微博用户@影迷小王 发文说:"郭麒麟的表演让我刮目相看,护外甥那段泪目了。 " 但更多观众指责叙事逻辑碎裂,知乎话题下,用户列举多处 plot holes,如绑匪动机不明、结局仓促。
曹保平导演生涯以往作品如《烈日灼心》获好评,但《脱缰者也》成为其最具争议之作。 行业分析师指出,这种失败反映观众审美提高,对故事逻辑和人物塑造要求更严。 郭麒麟则凭借此片获得关注,从相声演员转型大银幕,但影片整体拖累其潜力。
网络热议持续发酵。 抖音短视频中,观众剪辑郭麒麟护外甥片段,播放量超千万,评论区充满感动留言。 然而,争议焦点集中在性别观念上,微博大V@女性之声 发文质疑:"为什么2025年还有这种恋爱脑角色? " 引发广泛讨论。
影片的失败不只在于叙事,还在于营销策略。 预告片强调喜剧元素,却误导观众忽略犯罪暗黑面,导致入场后失望。
最终,《脱缰者也》留下一个未解争议:荒诞喜剧是否必须牺牲逻辑来换取情感? 观众对于郭麒麟的表现一致好评,但对影片整体价值争论不休。 这部电影究竟值不值得看,或许取决于你能否忍受它的缺陷而拥抱那一刻的感动。
来源:闪电是我的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