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高山下的花环》有感
上世纪90年代初买了军旅作家李存葆写的一部震动文坛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也不知读了多少遍,每一次都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岂止是自己呢?它的震撼力太大了,大导演谢晋看了之后随即把它搬上了银幕,电影的名字还是《高山下的花环》,据说到香港放映改成《卫国军魂》,好像更贴
上世纪90年代初买了军旅作家李存葆写的一部震动文坛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也不知读了多少遍,每一次都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岂止是自己呢?它的震撼力太大了,大导演谢晋看了之后随即把它搬上了银幕,电影的名字还是《高山下的花环》,据说到香港放映改成《卫国军魂》,好像更贴
首先是对军人伟大精神的彰显。影片展现了战士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使命感。像梁三喜等战士,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面对战争和危险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体现出军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观众,激发大众对军人的敬意。
而《高山下的花环》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因为连续出现哑弹(文革期间生产的炮弹质量原因),导致无后坐力炮射手“小北京”(雷军长的儿子)中弹牺牲。
老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我想手机屏幕前的朋友们,恐怕没有几个人真正看过吧!
老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对我们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朋友们来说,其感受我感觉可以用我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里的一句话来概括!
尤其是在服装,场地和音乐的搭配下,将抗美援朝的环境复刻下来一般,再加上演员精湛的演技和优秀的导演,让人看的热血激昂。
有网友提议:“把《高山下的花环》和《血战台儿庄》这两部电影写到教材里,让人们感受一下军人的忠诚。”
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战争时期,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一群英勇无畏的战士,于崇山峻岭间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他们,为了守护这片热爱的土地,甘愿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就像那高山之巅的朵朵花环,即便扎根于贫瘠与困苦之中,亦能坚韧地绽放,展现出最为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