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为何今人再难拥有“乌托邦式”的气魄?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5 19:43 1

摘要:产生这一想法的原因,我们不得不要提到一个概念那就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分为宏观意识形态和狭义意识形态。宏观意识形态即国民的共同价值观——民族共同体。它的演绎模式为:上层建筑(体制),社会结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社会分工,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现象——呈现出的人

春节将至,举国欢庆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再刷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时候,突然间有一个疑问,为何今人再难拥有“乌托邦式”的气魄。

尽管电影里有英雄牺牲时的悲壮,有和平时期的温存,有正面人物形象,也有反面人物形象,但是唯独没有了我们现代人的形象。

是影片刻画的人物形象落伍了,还是我们的思想观念进步了,恐怕都不是,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影片所表达的思想有一些“乌托邦式”。

产生这一想法的原因,我们不得不要提到一个概念那就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分为宏观意识形态和狭义意识形态。宏观意识形态即国民的共同价值观——民族共同体。它的演绎模式为:上层建筑(体制),社会结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社会分工,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现象——呈现出的人文风貌。

狭义意识形态即拥有相同情绪价值的一个或多个群体,诸如:i人、e人,各种搭子。

在二者交叉影响下,动态形成的是想法、思潮,固化形成的是信仰、理念。那么为何现代人再难拥有“乌托邦式”的气魄呢?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升,让我们的生存环境,往往充斥着各种利益间的平衡,但是这种平衡往往因为权利的失衡、监管的疏忽,而造成腐败问题。内部利益层层盘剥,外部形成严密壁垒,各种小团体层出不穷,腐败问题一经查处就是窝案,能独善其身者往往难有话语权。

整个国家年年反腐,年年有大案,现如今反腐已成为常态,已成为国家治理中的必要一环,那么为何还是屡禁不止呢?因为整个社会大众都在逐利,在逐利的过程中,难免要与公共利益相抵触、相碰撞,在这个时候,往往在权力的加持下,利益的天平就会失衡,更倾向于即得利益者,虽然掌权者有其纪律性,但是往往也会被逐利者反噬、腐化,成为这场利益游戏中的参与者。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常态,形成一种固有的圈子,形成一种畸形的意识形态,继而反噬着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本身他就置身于各个壁垒之外,唯一能进入壁垒进行交换的,也只有利益而已。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很难再能拥有“乌托邦式”的气魄!当然,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逐年加大,以及“苍蝇老虎”一起抓的空前决心,这一现象正在被慢慢打破。我们常说要以史为鉴,其实我们更应该“以今为鉴”,以史为鉴往往难免有一些亡羊补牢的情况,而“以今为鉴”我们才能更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毕竟在国家治理方面,其他国家的治理方法也并非毫无借鉴之处。我们相信,在国家如此的反腐力度之下,整个社会发展必然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必然会更上一层楼,整个的社会风气也必然会焕然一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乌托邦式”的气魄:去认真生活、去真诚的帮助别人、去无私奉献社会、去直言社会的不公、去捍卫公平正义、去揭露社会阴暗面、去维护家国尊严、去尊崇法律道义。

当这一切实现时,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所表达的颇具“乌托邦式”的气魄,我们今人也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是绝对可以传承下去的!

来源:小爱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