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宣发歧途:内容让位营销,行业如何回归正道?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23:45 2

摘要:今夏,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其独特的水墨画风与深刻的情感描绘,在影坛掀起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浪潮。影片上映短短十日内,便迅速累积了6.6亿元的票房佳绩,随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截至8月中旬,总票房已突破10亿大关,成功跻身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成为继《

今夏,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其独特的水墨画风与深刻的情感描绘,在影坛掀起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浪潮。影片上映短短十日内,便迅速累积了6.6亿元的票房佳绩,随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截至8月中旬,总票房已突破10亿大关,成功跻身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成为继《大圣归来》与《哪吒之魔童闹海》后,又一部备受瞩目的国产动画力作。

然而,正当《浪浪山》备受赞誉之时,一场观影活动却意外地将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活动中,影片邀请了与电影主题并无直接关联的网红嘉宾参与,而这些嘉宾在发言中强行将电影内容与女性议题挂钩,此举引发了广泛争议,导致影片的票房与口碑均遭受重创,网友纷纷戏称其为“营销翻车”。

在这场观影活动中,傅首尔与苏敏两位知名博主的发言尤为引人注目。傅首尔,以其犀利幽默的言辞在《奇葩说》中走红,而苏敏则因“50岁阿姨自驾游”的经历而备受关注。两位嘉宾在发言中,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电影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傅首尔大谈自己离婚带娃的经验,试图将电影中的家庭温情转化为个体觉醒的叙事;而苏敏则更是直接将电影中坚守家庭的“猪妈妈”形象与自己的“逃离家庭”经历相提并论,高呼“猪妈妈也应该离开浪浪山”。

然而,这种解读与电影的主题却大相径庭。《浪浪山》的内核在于“守”与“融”,讲述了在困境中坚持与在日常生活中寻求解脱与融合的故事。影片中的猪妈妈守护着瘫痪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小猪妖最终也选择重回浪浪山,其动人之处在于展现了一种“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坚韧精神。因此,两位以“逃离”为标签的嘉宾的解读,无疑与电影的主题背道而驰,难以传递出电影真正的内核。

随着两位嘉宾言论的曝光,影片的口碑迅速滑坡。网友们纷纷表示不满,要求退票的声音此起彼伏。豆瓣评分也一度从8.6分暴跌至7.8分(后回升至8.5分)。与此同时,影片的票房走势也受到了明显影响,增长趋势开始趋于平缓。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电影宣发方式的思考。近年来,电影宣发中营销方式与影片内容南辕北辙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制造话题以供炒作,片方不惜将不相干的网红塞进观影嘉宾席,设置偏离电影主题的互动话题,强行加入网络热梗与主创尬舞等元素,使得路演从原本神奇的“解梦师”沦为平庸的推销员。

事实上,电影作为造梦的艺术,其宣发本应承载着让观众与电影主创近距离交流影片创作理念的职能。然而,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电影的线上宣发却越走越偏。从早期的微博话题营销到如今的短视频宣发,片方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不惜采用各种浮夸的手法制造话题。

这种过度营销的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票房的增长,但长期来看却极易透支观众的信任。一旦实际观影体验与宣传形成巨大落差,观众便会感到被误导和欺骗,进而对影片乃至整个电影行业产生反感。

过度营销还反映了电影行业在破圈焦虑下的“重营销、轻内容”的痼疾。在资本速成的背景下,制片方往往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入到营销环节,而忽视了内容本身的打磨。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带来一时的成功,但却无法支撑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

回顾电影史,那些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无一不是依靠其精彩的故事情节、精湛的演技以及出色的制作水平而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因此,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唯有将资源倾注于内容本身、尊重创作规律,才是可持续的正道。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