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0年,全国右派“摘帽”工作接近尾声,谢晋筹拍《天云山传奇》,他看到剧本后泣不成声,决心要将其拍成电影,希望“像罗群这样的冤案,在中国永远不要再发生了” 。
1980年,全国右派“摘帽”工作接近尾声,谢晋筹拍《天云山传奇》,他看到剧本后泣不成声,决心要将其拍成电影,希望“像罗群这样的冤案,在中国永远不要再发生了” 。
当时摄制组面临“反右题材搞不得”的议论和文化艺术领域中的极左余潮、文革余波等压力,上影厂厂长徐桑楚表示可负全权责任,才解除了谢晋的顾虑 。
影片改编自鲁彦周发表在1979年《清明》创刊号上的中篇小说,编剧鲁彦周按照谢晋的想法,对原剧本结构进行调整,用三个不同女性的第一人称分别展开叙事,以宋薇的内心独白贯穿全剧 。
谢晋选演员时很大胆,在选群众演员时,面对大家起哄推荐的一位爱戴毛主席像章的老太太,他看了一眼就同意让其出演。
摄制组选择了安徽青阳的九华山等地作为外景地,在青阳,剧组人员分批到达,先头部队20多人于3月下旬抵达,大部队4月上旬到达,5月中旬全部人马从南阳搬到庙前,7月中旬之前完成拍摄工作。
在拍摄“山区磨坊”这场重场戏时,美工师以九华山下有河流、水磨的地方为基础,精心设计并加工出一座惟妙惟肖的破草房,还通过各种巧妙的手段实现了一日变三季的置景效果。
影片拍摄时,边拍边改剧本,上影厂厂长徐桑楚曾反复给谢晋做工作,要求改剧本,大家都顶着很大压力 。
谢晋对摄制组工作管理严格,迟到绝不允许,请假外出也很难。 影片首映时,结束了差不多一分多钟才响起掌声,人们心情沉重 。
为了营造冬雪场景,地上的积雪用化肥尿素代替,屋檐上、树干上的雪是用棉花胶在树上再洒上老粉,空中飞舞的雪花用的是人造塑料泡沫,大风则是用飞机头吹的。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