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为何突然定档?举报和预约量pk,反内卷为同题材电影让路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7:01 3

摘要:8月3日,央视新闻宣布《731》定档9月18日,让这部近期被舆论炒的沸沸扬扬的电影有了答案, 短短几小时,淘票票等平台预约“想看”人数瞬间飙升至386万。“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真相不能忘。铭记历史!”文案虽短,但这则官宣也让五个真相逐一浮出水面。

8月3日,央视新闻宣布《731》定档9月18日,让这部近期被舆论炒的沸沸扬扬的电影有了答案, 短短几小时,淘票票等平台预约“想看”人数瞬间飙升至386万。“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真相不能忘。铭记历史!”文案虽短,但这则官宣也让五个真相逐一浮出水面。

很少有人知道,导演赵林山抵押了房子,演员姜武、王志文、李乃文全部零片酬出演,就是这部揭露侵华日军731部队活体实验罪行的电影,曾在上映前48小时神秘消失,而没能按原定日期上映,也让《731》近段时间饱受争议。

事实上,电影最初计划在2025年7月31日上映,因为这个日期暗合“731”的数字隐喻,然而还没等电影开始宣发,那些隐藏的魑魅魍魉就出来了。

而这也不是731第一次被针对了,早在2024年暑期档时坊间就曾有传言,《731》不会在7月31日上映,说辞基本与当下无二,什么内容太血腥,不适合孩子观看;影响中日友谊等等。

这波舆论一直延续到去年9月18日《731》官宣2025年7月31日预映都没有结束。今年直到7月31日当天,影院始终没有等来电影的拷贝,此时网上购票平台只剩下一行“2025年中国大陆上映”的模糊标注。

观众愤怒了:“连正视历史的勇气都没有吗? ”网上甚至有一种相当恶毒的猜测大范围扩散,说电影的剧情是实验室研制出了一种怪物,屠杀同胞之后又被感化云云,电影被定性成了“历史虚无主义”,所以无法公映。

三天后,《731》有了新档期:9月18日。这次官宣显然击碎这个谣言,央视新闻首发定档消息,足以证明《731》是“根正苗红”的爱国主义电影,而且刚好迎合了今年“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的大主题,上映时间再合适不过。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铁路,“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爆发;94年后同一天,《731》讲述的刚好是发生在东北的故事。

这也充分说明电影内容本身没问题!肯定是直面历史、重现历史、反思历史,造谣“历史虚无主义”的可以停止继续传谣了。导演赵林山说:“选这一天,就是要撕开他们‘历史已过去’的伪装。 ”

此前网上还流传的一种“查不到《731》的备案立项记录”的说法,以此各种带节奏来证明电影拍的“名不正言不顺”,流程不合规,自然不能过审不能上映。如今真相大白,电影从备案立项到过审定档都没有问题,查不到记录不代表电影没有按照流程做过立项备案,有没有很可能当时的备案的名字并不是《731》?

而且据导演透露,《731》从筹备到如今即将上映,有十年之久。按照电影正规流程,尤其像《731》涉及重大历史题材,立项备案审核只会更严格,所以前期资料筹备,剧本定稿,一系列流程走完,时间不会低于两年。

从2017年决定拍摄,加上2年筹备期,到如今2025年定档上映,如此长的时间,又因题材太敏感了,电影中途还有很多投资方加入又中途撤资的情况。今年5月导演赵林山接受采访时称,《731》最后是在长影集团老领导帮助下才有了出品方。

这一段采访不难看出,这部电影从立项、开拍到拿到龙标上映有多么艰难,要不是赵林山一路坚持下来,估计这个项目已经流产不了了之。

赵林山导演在采访中讲了他自己的一个经历。

他第一次去“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采风时,馆长听说赵林山要拍有关731的电影,反应很是“淡漠”。但是馆长在他们参观时还是没忍住,将赵林山拽到一边问他:“导演你真的要拍这部电影?不瞒你说,之前有过三位导演想拍这部电影。”

赵林山立即来了精神,如果真的有导演来过参观资料,万一电影故事相撞就不好了,刚想问馆长能不能透露一下对方电影的消息,就听到馆长说:“不是,这三个导演都不在了,最近不在的(导演)大概没超过一个月……”赵林山复述这段经历时,还透露剧组一位香港同仁在写这部电影剧本时失踪了三年,这些“题外话”一出口,现场一片沉默!

而赵林山导演为了《731》的资料收集,从2018年开始就前往日本,从东京、千叶县、再到福冈收集资料,他还查阅美国解密资料,和一些相关痕迹影像等,甚至剧本初稿写完,让儿子也远赴日本搜集当年的证据。

前前后后耗时十年,直到2021年9月份才终于开机,数据库中很多资料数据出现变更、丢失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能够上映,这就够了。

为了这部电影,整个团队在零下 30 度的环境实景拍摄,演员为角色瘦身这些辛苦都不说了。只是好不容易电影拍好了,可只要电影一宣传,就遭到了一些自称“家长”的大量举报,上百万条投诉以“保护孩子”为名,禁止《731》电影上映的声音就没有断过。

再加上日本外务省也对《731》电影进行“强烈抗议”,那些抗议 《731》上映的投诉文案,甚至与日本外务省声明高度雷同,这些人是谁?应该就不难猜了吧!

但是面对网上浪潮般的质疑和造谣,《731》导演、演员以及片方承受了太多的委屈和压力,却始终没有出声、没有回应。这不是心虚,现在看来,反而他们应该是为了大局出发,不想让这样一部重现并反思历史的电影沦为网友口中靠炒作宣发、博流量作品。

他们心里十分清楚《731》面对的舆论环境,只要他们发声就很有可能再次引来舆论进一步发酵。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电影没问题、知道会顺利上映。早在7月上旬,《731》的片方开始找一些圈内人士录制宣传VCR,谈对电影的期待,为电影打CALL。

事实上,像《731》这样的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其档期的选择往往会有更加特殊的考量。原定7月31日上映时间,正好属于传统的电影暑期黄金档,但是却会和另一部同题材电影同期内对打,票房上很可能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往深了想,虽然都是爱国题材电影,但是电影市场并不能不完全放弃商业考量,中影的《南京照相馆》用旗袍藏胶卷、暗房显影等“诗意手法”讲南京大屠杀,既安全又能赚钱,还有当红明星参演;长影的《731》确实相对更敏感一些。

虽然档期延后两个月零十八天,换来9月18日这个特殊日子,但这个时间段却因距离国庆档仅13天,属于传统上的市场休眠期,实话讲肯定会折损了票房收入。

最后,没选上好档期也不用灰心,《731》目前在购票平台“想看”人数已经达到了386.5万,按照均价40元一张票计算,仅仅点了“想看”的这部分观众,就能贡献1.5亿的票房!

然而日本媒体对《731》电影档期变动的反应却极具戏剧性。当《731》最终没在7月31日如期上映时,日媒《News On Japan》抢先散布谣言,称撤档是"中国顾及中日关系",如今官媒官宣上映日期后,又突然改口"中国反日情绪高涨"。

这种双标的态度也恰恰印证了日本人对731这段历史的敏感程度。如今日本呼声极高的右翼分子不仅没有诚心的对中国人民曾经遭受的苦难道歉,反而拒不承认历史真相,不承认侵华日军给中国造成的苦难历史是真的。

即便有南京大屠杀博物馆和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这样的铁证在前,他们也拒不承认。好像只要销毁证据、否认事实,他们就真能掩盖曾经的罪恶行径。

目前官方的态度很明显,广电总局直接给《731》过审发龙标,还有数据显示电影《731》血腥程度在战争片中仅排第 17 位,说实话这“尺度”太收敛了。

日本媒体抢先散布谣言,称撤档是“中国的外交让步”。 而在东京街头,一群举着军旗的右翼分子用铁棍袭击中国游客,日媒报道时隐去了受害者的国籍。

来源:市井探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