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撤档引热议:340万人的期待落空,背后原因究竟为何?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2 04:43 3

摘要:7月31日,本该是万众期待的电影《731》全球首映的日子,然而影院里却迟迟不见这部影片的踪影。据长江云新闻报道,全国多家影院都接到了观众焦急的咨询电话,得到的回复却是"片源已撤档,具体上映时间待定"。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340万在购票平台标记"想看"的观众措

7月31日,本该是万众期待的电影《731》全球首映的日子,然而影院里却迟迟不见这部影片的踪影。据长江云新闻报道,全国多家影院都接到了观众焦急的咨询电话,得到的回复却是"片源已撤档,具体上映时间待定"。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340万在购票平台标记"想看"的观众措手不及。

一、撤档风波引发全民热议

在购票平台上,《731》的上映时间已从明确的"2025年7月31日"悄然变更为模糊的"2025年"。这一细微变化引发了网友们的各种猜测。有人担心影片是否遭遇了审查问题,也有人猜测可能是制作方在精益求精。但无论如何,这部讲述侵华日军731部队暴行的电影,其上映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与此同时,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香港上演——1988年上映的经典影片《黑太阳731》选择在7月31日这天重映。令人震惊的是,这部33年前的老电影竟然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主办方不得不紧急决定在8月2日加映一场。这充分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那段黑暗历史的关注从未减弱。

二、《南京照相馆》遭遇网暴风波

就在《731》撤档风波之际,另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南京照相馆》也陷入了舆论漩涡。这部上映仅6天就狂揽7亿票房的影片,却意外遭到了一些人的恶意攻击。他们打着"艺术批评"的幌子,污蔑影片是在进行"仇恨教育",甚至对主创人员进行人身攻击。

对此,《环球时报》和《北京日报》相继发表锐评,痛斥这些网络暴力的荒谬。评论明确指出:"铭记历史"与"仇恨教育"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基于确凿史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后者则是煽动对立的非理性行为。将二者混为一谈,无异于为侵略者开脱罪责。

三、历史真相不容篡改

值得警惕的是,就在我们国内有人对历史题材电影指手画脚时,日本右翼势力却在不断修改教科书,企图美化侵略历史。这种鲜明的对比,更凸显了历史影像的重要性。

无论是《黑太阳731》的重映热潮,还是《731》的撤档风波,亦或是《南京照相馆》的票房奇迹,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历史需要被铭记,真相需要被传递。当这些影像作品登上大银幕,它们就像代代相传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四、我们为何要铭记历史?

有人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但历史真的能轻易翻篇吗?二战期间,日军731部队在中国犯下的反人类罪行,南京大屠杀中30万同胞的鲜血,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而是刻在民族记忆中的伤痕。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避免悲剧重演。正如一位观众在看完《南京照相馆》后所说:"这些电影不是要我们恨谁,而是要我们记住,和平来之不易。"

五、影像的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传播优势。它能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具象,让遥远的伤痛变得可感。当《黑太阳731》中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重现银幕,当《南京照相馆》里那个按下快门的瞬间被定格,历史就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

这些影像作品就像一面镜子,照见过去,也映照未来。它们提醒我们:只有直面历史,才能真正走向和平。

六、期待《731》早日上映

虽然《731》的上映时间尚未确定,但340万"想看"的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观众们用脚投票,表达了对历史真相的渴求。我们期待这部影片能够早日与观众见面,继续完成它传递历史真相的使命。

在这个特殊的7月31日,让我们共同思考:为什么要坚持拍摄和观看这些历史题材电影?也许答案很简单——因为遗忘就意味着背叛,而铭记,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你如何看待历史题材电影频频遭遇的争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同时,你认为《731》电影应该尽快上映吗?投下你宝贵的一票:

1. 支持尽快上映

2. 建议继续打磨

3. 持观望态度

来源:晚小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