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年东南亚还能有《嗜人之夜》、《爆头》,法国还有《极拳攻缉》,韩国还会出《恶女》。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艾影人
动作片的式微一个标识是:《突袭》类的狠片消失了。
前几年东南亚还能有《嗜人之夜》、《爆头》,法国还有《极拳攻缉》,韩国还会出《恶女》。
但这些都是好几年前的电影了。
当年的东南亚顶级动作明星伊科·乌艾斯和托尼贾,都很久没有拍以他们为主角的动作狠片了,只能在油腻商业片里打打酱油。
《疾速追杀》虽然是全球爆款,但作为看华语动作片长大的观众,对后两部里的动作戏是不满意的。
动作不够,美学来凑。
而且基努里维斯是真的打不动了。
就看甄子丹自导自演的外传电影能不能给他上一课。
《突袭》导演英国人加雷斯·埃文斯被多次提问:什么时候拍《突袭3》?他都回答,没有计划,拍不了。
传了很多年的好莱坞版《突袭》也一直没有进展。
为什么?
因为动作片难拍,且市场极速萎缩。
《突袭》之后,埃文斯亲自执导的电影很少,更多的身份是制片人、编剧,纯动作片更少。
但不知道是不是被《疾速追杀》刺激的,他终于出山自编自导了一部动作狠片。
毒劫
是一部好莱坞化的狠片,不是《突袭》那种东南亚式的狠片。
区别是前者更强调血腥度,而后者更直击暴力、猎杀的本质。
这部电影叙事陈旧(或者说保守),人物繁杂,故事毫无新意,动作的狠度因为糅合的缘故,跟东南亚狠片比起来显得不足。
只是不知道,削减暴力层面的“狠度”,转而用所谓的“暴力美学”去做情绪主导,到底是奈飞的意思,还是导演自己的意图。
好在“暴力美学”被他营造成功了。
有一场枪战戏致敬了吴宇森。
有一场动作戏致敬了成龙。
而且,导演在有意识的沿袭、升级《突袭》系列里的镜头语言风格。
甚至可以说,《毒劫》的最大看点,就是导演的动作分镜,而不是打斗本身。
所以,如果电影在奈飞播放的成绩好,有可能推动英文版《突袭》的进展?
“汤老师”汤姆哈迪主演,略有点不讨巧的是,他的造型和《毒液》里太像了,再加上这个译名,会劝退一些被《毒液》伤害过的观众。
或许是《毒液》没有被纳入复联宇宙的缘故,汤老师是少有的几个,攀上巅峰漫威却有损个人品牌的演员。
他之前可是一位难得的演技派糙汉,比罗素克劳的职业巅峰期更持久。
这次在《毒劫》中,他饰演一名善心尚存的腐败警察,夹在坏警察和两大毒品黑帮之间。
不过这部电影没有什么他发挥演技的地方,导演是核心创作者。
开场的第一场飞车追逐戏就堪称炫技,充分体现了导演顶尖的动作设计和调度能力。
低平镜头极速追上飞驰的大卡车,再升起、旋转,丝滑绕到大卡车的驾驶室前方,交代荧光面具的反派,还有一个微妙的和女司机对望的镜头。
再换到高速移动的快切镜头,近距离、高频率的展现追车、枪击、碰撞。
电冰箱砸烂警车的设计,为开场的序曲画一个很有力的句号。
讲真,单就开场这3分钟的追车动作设计,就值得所有动作片导演逐帧学习了。
导演担心把观众晃晕,中间还给了一个喘息的时间,旋转长镜头慢慢升起,全景交代电影的核心视觉美学:
霓虹美学。
暗黑雪夜,光污染般的各色霓虹灯。
所以,我建议,这部电影一定要在晚上关了灯的房间里看,白天看会丢失很多细节。
开始叙事之后电影就有了我前面说的很多毛病,最大的毛病是,在一部100分钟的电影里,人物塞的太多了。
有腐败但良心未泯的警察,有坏透的警察,有刚出道还没有被污染的警察。
还有两个黑帮大佬、他们各自的儿子,以及各方还有一波戏份不轻、负责关键动作戏的杀手。
不仅没有营造出悬疑性,反而冲淡了“暴力美学”的浓度。
但五十多分钟的那一长段打戏,真的太精彩了。
这一段的上半部分,导演没让枪出场,让多方狠人在霓虹闪烁的密闭夜店里械斗,近距离爆头,砸烂头颅,断手断脚。
汤老师拿铁棍疯狂敲人,女主角拿砍刀疯狂剁人,看着太爽了。
导演的视角设计非常有意思,不是上帝视角,而是把观众放置到被打、被砍、被枪击的位置上,再加上摇晃的移动镜头,有一种我闯入激战现场身边的人一个个被爆头下一秒就会轮到我的既视感。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近景+移动手摇式镜头确实太晃了,我甚至截不到一张清晰的图。
但我喜欢这种视觉冲击力。
枪出场后,场面更壮观,人均中枪20发,各种突突突,再加上派系太多,我甚至分不清中枪的是哪边。
还是中间那场动作戏好。
整体而言,这是一部《突袭》导演再次证明他顶级动作设计和场景调度的动作片,过于“夜店”的灯光和全程摇晃的镜头设计,可能会让有些人头晕,但喜欢的就会非常喜欢。
我尤其喜欢他的机位摆设和视角设计。
至于故事,确实平庸,不如再简单粗暴一点,多一些场景丰富的近斗戏。
比如让汤老师和亚洲杀手们来几场血腥1v1。
所以,没错,《毒劫》算不上多么优秀,有很多妥协和糅合,但遗憾是,它大约就是当下最好的动作狠片了。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来源:什么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