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两甲子 银幕大乾坤——北京国际电影节探索电影的无限可能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7 15:23 4

摘要:最美人间四月天。在一年中最美的时节,4月18日至26日,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带着全世界最好的电影,如约而至。九天“新质光影 美美与共”的光影旅程中,全球影人与影迷跨越山海,“为一部电影,赴一座城”;技术与产业共生共促,启迪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前行之路。在这九天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一年中最美的时节,4月18日至26日,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带着全世界最好的电影,如约而至。九天“新质光影 美美与共”的光影旅程中,全球影人与影迷跨越山海,“为一部电影,赴一座城”;技术与产业共生共促,启迪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前行之路。在这九天中,“历史”与“未来”,无比和谐地交融,让大家看到了小银幕的“大乾坤”。

向新而行

为大时代生产好电影

2025年是个特别的年份。120年前,中国第一部自制电影《定军山》在北京大观楼上映,拉开了中国电影的璀璨大幕。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初次融合。此时距离世界电影诞生不过十年。

120年后,一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如浪潮席卷全球,不足五尺高的电影主角一举将中国电影带上了世界影视票房前五的位置。巧合的是,这部电影同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先进科技的碰撞。这,无疑是向中国电影120年献上的最佳“贺礼”。

站在这个特殊的时点上,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致敬经典”主题贯穿始终。开幕式红毯上,众多明星以复古造型致敬百年经典角色;

特别策划的《两甲子的喝彩:中国电影特展》和《130年的自画像》两大主题,以经典作品带领观众回溯百年影史。而特别推出的“京剧电影工程”系列专题,精选了十部京剧电影,更像是向《定军山》的深情告白。前门大栅栏街的大观楼影院成了这个春天的网红打卡地。人们在这里触摸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过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回首过往是为了更好地注目未来。已经走过十五个年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今年继续向“新”而生。

聚焦新技术——往届的VR单元、XR单元今年进一步扩展为“无界”和“沉浸”主题单元,汇聚了40余部先锋作品,包含VR、AR、MR、环幕、三折幕及影像交互装置等多种技术形态。电影《唐宫夜宴》获取了中国虚拟现实电影的001号“龙标”。用技术护航艺术,开启未来电影发展的无限可能。

聚焦新生代——“注目未来”单元连续多年为各国电影新人的首部或第二部剧情长片提供展示舞台。来自北京的青年导演澈与炻在家乡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最佳导演奖,他自编自导的作品《渔猎法则》在短片单元RF新血计划夺魁。源源不断涌现的新生力量,给未来电影注入了不竭的前行力量。正如本届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姜文在聊起《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饺子时,一指台下的年轻人,深情地说:“《哪吒》只是一个开始。将来‘饺子’有的是。”

北京用电影打造

共识和对话的空间

北京,这座中国电影的原点城市,为北影节向”新“而生提供了文化的沃土和深厚的产业积淀。在北京注册的影视企业超万家,占全国影视企业的7.4%,大部分都是头部影视企业。在55部过亿票房的国产影片当中,京产影片占到1/4,其中有4部京产影片位列国产电影年度票房的前十位。2024年北京市票房20.9亿元,占全国总票房近5%。北影节上,全新打造的“青创Young力场”,推出青年影人与项目落地孵化平台;项目创投继续推介申请青年影人专项扶持基金;“注目未来”单元连续多年为各国电影新人的首部或第二部剧情长片提供展示舞台……从项目孵化到创作引导,从平台搭建到行业联通,通过北影节,北京在持续努力建设人才荟萃、创作活跃、市场繁荣的国际影视高地。

用一张小票根

撬动文体商旅融合的大经济

2025年是中国电影消费年。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新推出“北京电影生活节”,以电影为牵引,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一张小小的电影票根,就撬开“嗨玩北京”的众多可能。

截止目前,参与北京电影生活节的联动商圈,整体已累计吸引客流超过260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票根经济撬动相关商圈消费已近百亿,北京市票房收入继续位列城市票房第一名。

当电影从银幕走向城市街巷,电影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越了票房本身,而是贯通文体商旅,探索用意义和情感的生产塑造新消费场景的更多可能。 光影交织之处,北京电影生活节对城市文化生命力作出了一个新的鲜明注脚。

短短九天的北京电影节,已落下了帷幕。九天里,我们感受到了光影的魅力与城市的交融,更透过电影,看到了文化自信的创新表达、文化产业的光明前景和文明对话的美美与共。我们有理由相信,向新而生,北京国际电影节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可能!

编辑 陈艳婷

来源:新京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