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众多大咖“芳心”:影视之都“西”引力何以炼就?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7 14:33 4

摘要:一百二十载光影流转,绘就中国电影发展壮阔画卷。在中国电影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从本土叙事到全球传播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中,西海岸新区犹如一颗璀璨新星,以“影视之都”的鲜明定位,绽放出耀眼光芒。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成为众多国产大片的诞生地。

一百二十载光影流转,绘就中国电影发展壮阔画卷。在中国电影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从本土叙事到全球传播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中,西海岸新区犹如一颗璀璨新星,以“影视之都”的鲜明定位,绽放出耀眼光芒。

“都”,汇聚之所,亦是八方英才向往之地。

在这里,“打造科技影都,助力文化强国”的愿景,汇聚成电影科技创新的“引力场”,众多影视制作团队纷至沓来,共同探索中国电影的无限可能;

在这里,“科技影都,筑梦东方”的核心价值,汇聚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强磁场”,影视企业纷纷入驻,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4.0的先驱力量;

在这里,“引领电影工业,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汇聚成人才与创意的“聚宝盆”,一部部“西海岸摄制”“西海岸出品”的银幕巨制,让中国故事闪耀世界舞台。

从《长城》到《独行月球》《热辣滚烫》,从《流浪地球》到《封神》《蛟龙行动》……截至目前,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影视基地已累计接待剧组超500个,为中国电影贡献票房近400亿元,影视剧作品获得国内外奖项100余项,4部作品斩获“五个一工程”奖。

“影视之都”,实至名归。

“硬核”科技加持

“中国科幻电影的摇篮”一炮打响

“东方影都在硬件方面绝对是国际水准,去国外看也没有这么好的设施。”——《流浪地球》导演郭帆

4月15日,承载着无数影迷期待的“流浪地球”再次“回家”——电影《流浪地球3》在东方影都官宣开机,郭帆、吴京、沈腾等主创亮相。导演郭帆称,两部戏之后又回到这里,有亲切感,“我们还能拍第三部,说明这里是福地”。

郭帆所说的“福地”正是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这座占地面积17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开建于2013年,是中国第一座重工业电影基地,在建设之初就对标国际最高标准。

这里堪称影视制作的“梦工厂”:拥有40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摄影棚、32个多功能置景车间、1万平方米高科技单体摄影棚、亚洲最大室内外合一水下制作中心以及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等,可满足影视作品从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链条工业化生产流程。

早在2017年3月,郭帆便带领团队入驻东方影都,为《流浪地球》搭建宏大场景。8座摄影棚齐开,近10万平方米的置景延展面积,将想象中的未来世界一点点具象化。郭帆说:“东方影都摄影棚的数量、建筑面积和单体棚的大小,在硬件方面绝对是国际水准,去国外看也没有这么好的设施。”

2019年,《流浪地球》震撼上映,科技感爆棚的空间站、精密复杂的太空舱、神秘深邃的地下城……每一帧画面都以极高的真实感呈现在观众眼前,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并最终席卷46亿票房。这不仅让国内观众惊叹:“这真的是中国人自己拍的科幻片吗?”

“中国凭此片一举跃入科幻电影领域,展现出该国电影人日益雄厚的制作预算和信心,他们已有能力挑战这一曾经由好莱坞垄断的题材。”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评论道。东方影都也由此奠定了“中国科幻电影摇篮”的地位。

在影视虚拟化制作领域,东方影都同样成绩斐然。作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第一次完整使用虚拟拍摄技术的影片,《刺杀小说家》整部影片全部视效镜头达1700多个,视效制作耗时长达26个月,同时也是第一次挑战类人生物的表演制作,其中70%的视效镜头带有数字生物表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

2021年5月,《流浪地球2》剧组入驻东方影都。依托园区5号摄影棚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剧组首次启用“虚拟拍摄”,将文字剧本转化为直观的影像预演,开创了国内电影整片虚拟拍摄的先河。这一技术革新,不仅大幅提升了拍摄效率,更有效节约了时间和资金成本。

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芳介绍,随着东方影都特效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在科技影都和数字影都建设方面的持续深耕,这里已然成为众多大片剧组的首选之地。

自2015年3月张艺谋执导的《长城》在此开机以来,《流浪地球》系列、《封神》系列、《独行月球》《疯狂的外星人》《万里归途》《一出好戏》《刺杀小说家》《莫斯科行动》《涉过愤怒的海》《热辣滚烫》等一系列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优秀大片,以及《南来北往》《警察荣誉》《不完美受害人》《问心》等品质电视剧纷纷在西海岸新区取景、拍摄。其中,4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用实打实的成绩印证了西海岸新区这座“影视之都”的非凡实力。

厚植产业沃土

影视产业新高地加速崛起

“西海岸新区的包容性和协作性是吸引我们落地这里的重要因素。”——青岛聚之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滨

“拍《流浪地球2》这样规模的电影,跟组装国产客机C919的难度可以相提并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谭飞的这番话,让不少人都吃了一惊。

拍摄电影,怎么会跟搞工业一样难?据统计,《流浪地球2》剧组常驻人员1000多人,场外特效人员约1万人。导演郭帆举过一个例子:剧组有时吃饭都是问题。一个中等规模剧组,中午给大家放饭,下午开工,一切正常。但当他们剧组最大规模达到2200人时,中午放饭,下午说开工时,还有一半人正在排队领盒饭。

影视工业化生产特征,决定了它需要精细化的分工协作和全链条的服务配套。西海岸新区敏锐捕捉到这一特征,没有局限于单纯提供拍摄场景,而是主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

2021年,西海岸新区将影视文化产业链纳入九大重点产业链,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招商部门、功能区、镇街、国有平台公司“五位一体”推动全产业链招商。

短短数年,近3000亿元投资的影视及相关产业项目相继落地,超千家影视企业纷至沓来,从策划、投资到发行、衍生品开发,影视全产业链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保姆级”服务是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的另一张“王牌”。

西海岸新区设立国内首个地方影视服务管理机构——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搭建了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以线下实体大厅与线上服务平台为支撑,为企业和剧组提供政策咨询兑现、项目备案审批协办、拍摄场景协调、企业注册代办等33项配套服务。

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丁善宝介绍,平台还为企业和剧组配备服务专员,组建专属的服务保障微信沟通群,确保相关业务有序开展、影视剧组拍摄高效进行。

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更是让“影视之都”吸引力攀升。

通过对省、市、区三级政策进行集成、叠加,记者了解到,院线电影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3480万元,电视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3030万元,网络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1874万元,网络电影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1824万元,短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1274万元,重点微短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650万元;其他微短剧第一出品方可获得最高扶持150万元……目前,西海岸新区已累计为青岛影视基地内企业发放补贴资金超2亿元。

拥有全国最大的外籍演员储备库的青岛聚之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入驻西海岸新区后,为《金刚川》《长津湖》《流浪地球2》等大片输送“国际面孔”,成为影视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西海岸新区的包容性和协作性是吸引我们落户这里的重要因素。”青岛聚之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滨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影视企业的心声。

从大手笔造景到全产业链布局,西海岸新区形成“以东方影都为龙头,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辐射带动青岛全域”的影视产业发展布局。2024年4月,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的启用,更让这里的影视产业如虎添翼。

电影《洛桑的家事》出品人李海涛直言,西海岸新区在影视产业的扶持政策和重视程度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这成为他们选择在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并表示企业未来计划将更多项目和品牌建设工作转移到新区。

对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环境给予高度评价的还有青岛东方影都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他说:“一路走来,感谢政府对东方影都的关怀和帮助,给予园区真金白银的补贴支持,保障了剧组拍摄及园区正常运营。东方影都将持续深化‘科技影都’建设,力争成为首批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园区,打造中国乃至全球的影视技术高地。”

“抱团”筑梦

人才磁场激活影视产业新动能

“通过这次拍摄制作,我愈加喜欢上了西海岸新区,也很希望未来能够在这里发展。”——《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美术指导王硕

在影视产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人才是撬动行业发展的核心杠杆。西海岸新区锚定擦靓“影视之都”国际名片,成功构建起极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磁场——产业磁吸效应之下,影视领域的各路英才纷纷汇聚于此。

著名美术师黄宝荣作为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美术团队负责人,自《长城》拍摄起便扎根东方影都。如今,他旗下的影视服务公司等多家企业落户于此,其中三家已发展为规模以上企业。黄宝荣直言,“去北京叫出差,回青岛才是回家”,言语间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与高度认可。

《封神》系列电影概念设计师四季,被西海岸新区依山傍海的优美环境所吸引,在此成立末那众合电影特效工作室,相继参与了《异人之下》《流浪地球2》等多部热门影片的拍摄创作。同样,曾参与《功夫》《捉妖记》《红海行动》等影片置景工作的影视置景道具制作专家钟剑伟,也选择在此设立工作室。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众多高票房影片中担任美术指导的王硕表示:“东方影都周边的商场、医院、酒店、景点等配套设施非常完善,为我半年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便利。通过这次拍摄制作,我愈发喜欢上了这里,也希望未来能够在这里发展。”

外籍演员苏东在《流浪地球2》中饰演俄罗斯代表,回忆起在西海岸新区的拍摄经历,他连用“很美好、很科技、很震撼”来形容。“东方影都给我的印象就是太大、太‘科技’了!”苏东对青岛优美的环境、东方影都优越的硬件设施赞不绝口。

软实力、硬实力,归根结底是人才实力。西海岸新区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的真谛,通过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联动17所驻区高校8000余名影视专业学子,形成从特效化妆到后期制作的全链条人才储备。

黄海潮涌,千帆竞发。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首次走出北京,在西海岸新区举行。这不仅是一场光影盛宴的移师,更是对西海岸新区这座“影视之都”实力的认可。届时,数百名电影人齐聚于此,共同见证荣耀时刻。当华表奖的璀璨荣光绽放在西海岸新区这片影视热土之上,必将吸引更多优质资源与顶尖人才加速汇聚,为“影视之都”的发展注入磅礴动能。

■相关链接

多位“行业大咖”点赞“影视之都”

从导演到演员,从制片人到出品人,众多电影行业从业人员在西海岸新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分享了自己对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青岛是一个非常适合建立中国最大拍摄基地的地方,气候非常好、交通很便利、人民很热情。”——《长城》导演张艺谋

“置身于这片美景,目睹大家的精心安排,感受导演的辛勤付出,以及演员们真挚的表演,每一刻都让我深感幸福。”——《危机航线》主演刘德华

“我们团队2014年就来到了青岛,那时候东方影都还在建设中。2015年我们参与拍摄了《长城》,后来几乎每年都会带作品到青岛影视基地拍摄,可以说是见证了东方影都的发展历程。”——知名制片人王鸿

“东方影都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完善的服务保障,为《蛟龙行动》的拍摄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东方影都拍摄,希望东方影都越来越好。”——《蛟龙行动》出品人于东

“青岛东方影都是亚洲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它所拥有的专业影棚的数量、面积和现代化程度都是最高的。”——《封神》系列导演乌尔善

“作为‘电影之都’,青岛能输送这么多优质的影视作品,我为青岛骄傲、为青岛影视产业骄傲。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影视作品来此拍摄。”——《一出好戏》导演黄渤

“第二部运用了一些新设备、新技术,做了全新的尝试与探索。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现场,有一个随时待命的‘精加工车间’,用来制作《流浪地球2》里的道具,确保每个镜头都能高质量完成。”——《流浪地球》系列导演郭帆

“摄影棚还是那些摄影棚,但里面的很多东西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管理也不一样了,服务特别人性化,现在对我们剧组的照顾更到位了。”——《流浪地球》系列主演吴京

“《平凡英雄》的拍摄过程中,很多镜头都是在东方影都拍摄完成的,这里的拍摄条件和贴心服务为我们创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平凡英雄》导演陈国辉

“东方影都确实有非常棒的摄影棚,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拍摄效率。这142天能在棚里拍摄是很幸运的事情。”——《独行月球》导演张吃鱼

“大家看到的电影里的下水道,整个儿都是在东方影都搭建的,按1:1的比例还原地下水宫、中俄列车换轨站和火箭基地。”——《莫斯科行动》主演张涵予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