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官宣下映!血亏超5亿,第三部可能真的看不到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20:53 3

摘要:3月31日,《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正式下映,导演乌尔善在微博发了一篇“小作文”感谢观众,但评论区却炸了锅。

3月31日,《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正式下映,导演乌尔善在微博发了一篇“小作文”感谢观众,但评论区却炸了锅。

有人骂他“卖惨”,有人直接劝退:“别拍第三部了,求放过中国神话!”

这部号称投资30亿的史诗三部曲,第二部票房仅12.25亿,片方血亏超5亿,口碑更是崩得稀碎。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版《指环王》”,现在连第三部能不能上映都成了问题。

《封神2》从春节档上映到最终下映,票房勉强过了12亿,但片方分账仅4.24亿。

按单部10亿的制作成本算,亏了将近6亿,加上第一部勉强回本的成绩,整个系列目前总亏损已超5亿。

更扎心的是,延期一个月上映,票房只多捞了不到1亿,最后一天的排片只剩0.8%,单日票房不到10万,连电费都赚不回来。

对比同档期的《蛟龙行动》(成本10亿,票房4亿亏8亿),《封神2》亏得“不算最多”,但问题在于它把观众对系列的好感也赔进去了。

第一部靠“自来水”逆袭的奇迹,到了第二部直接变成“自来黑”——特效被嘲“五毛”、剧情被骂“稀碎”,连主角姬发都成了“恋爱脑”。

《封神2》的口碑崩盘,几乎是从“殷郊变蓝精灵”开始的。

片中陈牧驰饰演的殷郊复活后化身三头六臂法相,蓝色皮肤配红发,被网友吐槽像“阿凡达和蓝精灵的混血”。

尽管导演解释这是为了表现角色内心的愤怒、悲伤和威严,特效团队还搬出《权游》《星际穿越》的履历辟谣“4500元外包”的传闻,但观众并不买账:“砸了18个月就这?不如让AI画!”

另一大槽点是姬发和邓婵玉的感情线。

最后决战时,姬发因为犹豫是否牺牲邓婵玉而拖延攻击,被观众痛批“优柔寡断”“打仗还谈恋爱”。

乌尔善辩称这是“惺惺相惜”,但网友直接回怼:“这是封神榜还是偶像剧?”

更致命的是宣发“自杀式操作”。

上映第一天,官微放出殷郊法相制作特辑,本想展示特效用心,结果反而坐实“粗糙”质疑,直接引发全网群嘲。

面对铺天盖地的差评,乌尔善的回应堪称“卑微”。

路演时被观众当面质问“为啥拍成这样”,他一边感谢批评,一边把话题引向未上映的第三部:“希望大家再给个机会。”

这番“求宽容”的言论直接冲上热搜,有人觉得他真诚,更多人觉得是“道德绑架”:“第一部的情怀早被第二部败光了,凭啥还要我们掏钱?”

其实《封神3》早已拍完,但第二部的亏损让后期制作雪上加霜。

若要保证特效水准,烧钱少不了;若省钱糊弄,只会招来更多骂声。

资方现在骑虎难下——不拍,三部曲烂尾;拍了,可能亏得更惨。

《封神三部曲》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豪赌。

2018年开拍时,北京文化砸下30亿(单部10亿),号称要打造“东方奇幻史诗”。

为了追求工业化,剧组在青岛影都种真树、建城池,光是灯光测试就烧掉2000多万,训练演员花了两年,三部连拍的模式更是国内首创。

但高投入≠高回报。

观众对特效的要求早已不是“有就行”,而是“对标好莱坞”。

《封神2》的特效虽然砸了18个月,但精细度还不如5年前的《刺杀小说家》,更别说和《哪吒2》的炸裂口碑比了。

而乌尔善坚持的“史诗叙事”在短视频时代也显得吃力不讨好,正如费翔吐槽的:“现在观众只想看‘速食娱乐’,谁有耐心品你的家国情怀?”

目前,《封神3》最大的障碍不是钱,而是观众的信任危机。

微博热评区清一色差评:“第一部靠诚意翻身,第二部靠情怀圈钱,第三部?不约!” 甚至有激进网友喊话资方:“亏5亿及时止损,好过再亏10亿。”

当然,也有人呼吁理性:“骂归骂,还是想看到结局。”

但现实很残酷——春节档的失利已经证明,光靠“支持国产大片”的情怀,撑不起10亿的成本。

如果第三部不能把故事讲圆、把特效拉满,恐怕连“精神股东”都不会买单了。

《封神2》的失败,不仅是亏钱那么简单。

它暴露了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致命伤:盲目追求“大制作”,却讲不好一个接地气的故事。

乌尔善说“批评和建议都记在心里”,但观众更想看到的是实际行动——如果第三部能打场翻身仗,或许这个系列还有救。

否则,“中国版《指环王》”的梦,可能真要凉在“西岐战场”上了。

来源:小爱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