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吒 2》上映已久,口碑颇佳。影片中,无量仙翁被塑造成终极大反派。表面上,他身为一派宗师,派捉妖队捉妖带回阐教大本营“教化”;实则用妖炼丹,为弟子增强功力,甚至背着哪吒血洗陈塘关,嫁祸龙族,与人们印象中的“仙人”形象相去甚远。
《哪吒 2》上映已久,口碑颇佳。影片中,无量仙翁被塑造成终极大反派。表面上,他身为一派宗师,派捉妖队捉妖带回阐教大本营“教化”;实则用妖炼丹,为弟子增强功力,甚至背着哪吒血洗陈塘关,嫁祸龙族,与人们印象中的“仙人”形象相去甚远。
在众多影视作品里,阐教多为正面形象。由元始天尊领导,座下十二金仙声名远扬,其弟子哪吒、杨戬等也多是正面人物,阐教因此被视为仙界“玄门正宗”。然而,作为大师兄的无量仙翁,此番形象却令人意外。
在评判无量仙翁的善恶之前,有几个前提需明确。其一,元始天尊闭关,无量仙翁肩负壮大阐教的重任;其二,他炼制的丹药皆分给师兄弟及其弟子,自己并未服用以提升功力;其三,为完成这些事,他耽误了自身修炼;其四,当时阐教并非最大势力。
其实,并非要为无量仙翁“洗白”,而是想探讨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无量仙翁与哪吒,乃至与观众之间,存在立场差异。不少人能接受他拿妖族炼丹及仙妖对立的设定,却无法容忍他不顾陈塘关百姓性命。这源于人类本能地认为人命至重,“好”神仙理应保护人类。但对无量仙翁而言,这不过是壮大阐教途中的必要牺牲。
有人会质疑,如此不择手段获得胜利,修仙意义何在?可换个角度想,若他人获胜,此时保护人类又有何用?
历史上,乔布斯、李嘉诚、巴菲特等人,他们的成功之路不乏争议。成功背后,往往有牺牲者。成功后,他们能做更多善事,于系统而言似为最优解,可对牺牲者而言却并非如此。这些价值观通常不会公然宣扬,只需默默践行,行事谨慎,成功后多行善事掩盖过往,便能被视为圣贤。毕竟,只有胜利的一方才有资格定义正义。
许多人难以接受这种观点,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无量仙翁们”构建的美好幻想中。封神大战后,仙佛展现出慈爱形象,是因再无强大对手,无需权衡牺牲。但当自身地位不稳、挣扎求存时,他们又该如何抉择?就像无量仙翁所言:“如果你们有妖族一半努力,我至于这样吗?”
若仙佛做事需顾及一切,且自身势力与法力并非绝对强大,最终只会走向消亡,更无法保护众人。
每个人守护的目标不同,或家人,或众人,或国家,或天下。不同目标所需的资源、能力各异,在达成目标前,谈守护为时尚早,途中的牺牲或许难以避免。此时,不必将自己视为正面人物。
比如,一些年轻人自身经济尚未稳定,便急于反哺父母,这种做法未必恰当。此时应专注自身发展,待有能力后再行回报。
此外,有人指责中国年轻人“去责任化”,但这些努力工作、遵纪守法的年轻人,怎能被如此定义?将额外附加的东西歪曲为与生俱来的责任,实乃歪理。
一个人尚无能力承担他人时强行为之,既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无量仙翁与阐教当时尚不具备泽被苍生的能力,不能用后世对神的完美设定去评判其行为。人无完人,仙无完仙,无量仙翁清楚自身阶段与使命,我们亦应如此。
#无量仙翁##哪吒2或成影史新票房冠军#
来源:老林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