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视频,发现有老铁解说1980年于洋拍摄的老电影《戴手铐的旅客》,我年龄比较小,对电影剧情是什么没什么印象,反倒是对影片主题曲《驼铃》印象很深刻。
最近刷视频,发现有老铁解说1980年于洋拍摄的老电影《戴手铐的旅客》,我年龄比较小,对电影剧情是什么没什么印象,反倒是对影片主题曲《驼铃》印象很深刻。
影片中其实有个细节,就是主人公刘杰被誉为“骆驼”,主题曲的驼铃其实也暗含了主人公的个人品质。
不过,据说最初剧本一开始设定是要往北去苏联的,特务苏哲是逃往苏联的(往西北去才能看到骆驼),但拍摄影片时为了避免历史敏感问题,逃亡路线改往了南方。后来导演于洋拍板,认为主人公“骆驼”的精神不能丢
有意思的是,在革命历史上,“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也被称为骆驼,即赞誉任弼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尽职尽责,勤勤恳恳的精神。
不过,我们今儿不是要解说电影,而是在看电影过程中,意外了解到的一个情况,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中主人公刘杰也有原型,是新中国刑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的曹显政。
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中,有部分情节是根据曹显政生平经历来拍的,但在剧本创作阶段,有些许的改动。
导演于洋接触《戴手铐的旅客》的剧本,是在1979年,当时就被剧本的内容所打动,后来创作阶段,剧组定下取景地是在云南后,于洋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云南。
因为主人公刘杰是一个刑侦专家,于洋特意在云南当地找了在云南省公安厅工作的曹显政,两人相处了一个月。
于洋对曹显政从建国初年到八十年代这三十多年的经历很感动,所以在创作主人公刘杰这个形象的时候,参考了曹显政的形象,并且还修改了部分已经设定好的剧情。
比如电影中,主人公刘杰在火车上的一段剧情。
不过,与电影有略微区别的就是,曹显政当时确实是是在被押送的途中,可他并没有逃走,而是在火车上就破了件案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于受特殊年代影响,当时已经是刑侦专家的曹显政也遭到了批斗,要知道那时他已经是五十多岁高龄。
根据原云南省公安厅刑侦处副处长张淮富回忆,曹显政当时在批斗大会,被斗的浑身冒汗,甚至浸湿了他身前一片泥土地。
张淮富特别担心曹显政想不开,还悄悄劝他:
“老曹啊,你一定要挺住。”
曹显政却反过来宽慰战友:
“淮富啊!我不会,我受得了。”
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曹显政依旧显得很乐观。
曹显政在停止审查后,随即被安排到云南一个学习班学习改造。
进了火车车厢后,曹显政准备拿烟出来抽,一摸口袋,发现不对劲,身上的一个信封被小偷摸走了,信封里装的是他前不久才领取的工资,这是他身上唯一的钱。
发现钱被偷了以后,曹显政随即跟身边押送他的人说:
“能不能让我自己去在车厢里找丢失的工资。”
领头的一个军代表同意了曹显政的要求,但他之所以同意,并不是因为同情曹显政的遭遇,而是纯粹抱着看笑话的目的:
“让他去找,找不到,就说明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假破案专家。”
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曹显政就在车厢里溜达了一圈,很容易就找到了那个小偷,后来从这个人身上果然搜出来了曹显政的那个信封。
几个负责押送曹显政的人也都吃了一惊,问他:
“神了,你是怎么断定是他偷了你的钱的?”
要知道车厢里的人有几百个,而且十分拥挤,在如此嘈杂的环境里,那么快就锁定一个人。
曹显政后来解释,他实际上也并没有记住小偷的脸,因为他上车的时候,他被一个人撞了一下,碰到了他胸口的伤,所以曹显政上车时是低着头走路,手则按住了胸前的伤,因此他只注意到了小偷的鞋和裤子,凭借着这一细节,他才顺利锁定了小偷。
多年之后,曹显政的小儿子,原昆明市公安局刑事技术处副处长曹晋云还记得父亲当年讲这个故事。
2曹显政的一生颇为传奇。
1916年曹显政出生于山西沁源琴峪村,因为家里贫穷,从小给地主家放羊。
有意思的是,也是在放羊的过程中,曹显政第一次展露了他的天赋。
曹显政的家乡在山西的山区,此地地势复杂,沟壑纵横,更兼有野狼出没,他给地主家放羊,不免要丢失一两只,当时这样的情况很普遍,而地主家也从不体恤,他们认为是放羊娃自己偷吃偷拿了。
唯独曹显政平时很少遭到地主苛责,原因在于他当时总能通过地上遗留的狼啊、羊啊的脚印,顺藤摸瓜把丢失的羊找回来,即便是羊被野兽吃了,他也能把羊头、羊皮带回来。
因为每次都能说清楚,地主也对曹显政无可奈何。
为了不让羊被山里的野兽调走,地主还破例给了曹显政一把枪,曹显政也由此练出了远近闻名的枪法。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备受地主压迫的曹显政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6年9月,曹显政加入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这个抗日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由阎锡山发起成立的,也是在牺盟会期间,曹显政接触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同年11月(也有说是1937年),曹显政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全面爆发后,曹显政因为跑得快、枪法好的关系,获得了组织重用,先后任沁源武装自卫队,二区游击队,八路军特务团,县独立营任班长,游击队长、连长和指导员等职。
一次,曹显政凭借小时候放羊的本领,成功通过脚印锁定了汉奸的踪迹,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在听闻消息后,还特意召见了曹显政,并盛赞他追踪能力。
曹显政则是谦虚一笑:
“我以前放羊的时候,就跟着羊的脚印找。”
也因为出色的能力,曹显政多次受到表扬,朱老总、彭老总多次召见他,还把随身的配枪赠送给他。
1942年6月(也有资料记载是1940年)以后,曹显政转入了地方工作,并在地方公安机关任职。此后长期同汉奸、日伪、敌特打交道,积累了很丰富的刑侦工作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曹显政仍留在地方公安机关工作,并于1951年9月调赴云南,先后担任省公安学校科长,昆明市公安局三分局分局长,昆明市公安局三处副处长,省公安厅三处、六处副处长、处长等职务。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政法机关的建设还处于相对简陋的阶段,很多习惯也都是沿袭过往战争年代,曹显政通过实际工作,发现了这一弊端,因而积极推动改进,并收获奇效。
1951年秋,曹显政调昆明市公安局三分局任局长,期间破获了一桩特务潜伏案很具有代表性。
某天,昆明市西郊黄石十坡一村民报案发现了一具女尸,曹显政立刻带人赶往案发现场,经过尸检后,发现女子系服毒而死。
尽管女尸身份不明,但曹显政通过女子身上的衣服特点,认为该女子是昆明远郊的农村,并最终锁定了被害人是来自于昆明市郊富民县女子何玉梅,而根据线索调查发现,何玉梅已经结婚,丈夫在东北工作,她在生前曾提出要去东北去找丈夫李新文。
出乎意料的是,何玉梅的家人写信告知李新文时,却得到李新文回复称,说已经与妻子见面,曹显政立刻意识到,是有人杀害何玉梅后,扮成他的身份与李新文见面,曹显政立即派出侦查员赶赴东北与李新文见面,并说服他配合,拍摄了一张妻子的照片。
与此同时,警方也查出,何玉梅是因为吃了伴有毒药的饵块死的,而在她死之前,曾有一名女子与何玉梅一起出现,并同住一间旅馆,曹显政拿到照片以后,去旅馆找人辨认,得出结论,该女子就是与何玉梅一起住店的张莲英。
张莲英被捕以后,很痛快的承认了自己杀人的罪行,并称自己就是为了假冒何玉梅。
按说调查进行到这一步,就该结案了,但曹显政注意到,张莲英的口音与她交代的老家不符,于是又顺着这条线查下去。张莲英最终没能瞒过,只好交代了自己是原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的政工队员,她在云南解放后,借机潜伏下来,一次她发现何玉梅与她长得十分相似,就起了杀人冒充、长期潜伏的想法。
3从建国之初到六十年代中期,曹显政在云南工作了十七年,期间破获了大案要案无数,并多次受到单位以及上级部门表彰。
1959年,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到云南视察,在听说曹显政的事迹后,还盛赞他是“破案专家”。
只是很遗憾,在后来那个特殊年代,曹显政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后来从学习班学习完成后,也并没有顺利回到工作岗位上,而是被闲置。
当时,曹显政多次提出要求参加工作,都被“军代表”予以拒绝。
根据曹晋云回忆,那时曹显政多次提出工作要求后都被拒绝,甚至军代表还提出,曹显政不能留在昆明,甚至扫大街都不能要。
曹显政在经历了一段悲观失望后,又重新打起精神,他继续提出:
“既然我不能留在昆明,那么能不能去其他地方。”
在曹显政一再请求下,军管会最终同意,将他下放到云南红河州改造,在红河军管会下面的人保组任副组长。
由于特殊年代公检法不能正常履职,当时红河州有很多积案,后来当地一听说是省里的刑侦专家曹显政下来了,于是把这些积案交给他来处理。
在红河州,曹显政带着有限的人手,侦破了大量的积案,使得被害人的家庭得到了交代,受冤枉者重见天日。
根据资料记载,在六十年代中期前,红河州的破案率只有30-40%,而自从曹显政去了以后,一下子就把案件侦破率提升到了80%以上,成为云南最高。
当时上级还特别好奇是什么原因,后来一问才明白,原来是曹显政在那里。
曹显政在红河州破获最大影响力的案件,是印尼女华侨遇害案。
1976年,红河州一家大型企业发生了一起案件,一名来自印尼的女华侨被人发现死在了公共厕所里,这名印尼女华侨的亲戚通过印尼政府外交部门,向我们中国外交部提出请求,希望能破获此案。
当时,国家对这起案件很重视,特别是还涉及到外交,更是重中之重,军管会迅速投入案件调查,在确定此案并非政治案件后,办案人员认为,此案应该是情感纠纷,并很快锁定了凶手,可问题是,就在他们把所认定的凶手抓获后,凶手却不承认是自己杀的人。
案子一下子就陷入到僵局中,迫于无奈,军管会想到了曹显政。
曹显政被调到专案组以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要重新勘查案发现场,发现案发现场有拖拽的痕迹,这表明公共厕所并非是第一案发现场。
更重要的是,曹显政通过再次验尸发现,在女死者的手指甲缝中,发现了很多皮瓣,这表明死者生前与凶手搏斗过,凶手被死者抓伤过。
曹显政注意到当时已经被捕的疑似凶手的青年身上并无抓伤,因此十分肯定的认为,这个人不是凶手。根据他划定的调查方向,专案组重新锁定了凶手,并将之逮捕归案。
从曹显政介入案件调查到水落石出,总共用时也不过28个小时。
之前被捕的那名受冤的青年握着曹显政的手表示感谢,然而曹显政却并未鞠躬,只是说道:
“要谢就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曹显政。”
从1942年调地方公安机关工作,曹显政在公安战线上一干就是将近四十年,他以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破获了一件又一件疑难案件,期间从无差错,在他的主持下,云南省的破案率一度高达99.9%,位居全国第一。
由于长年累月在一线,曹显政的身体情况并不是很好,后来患病住院期间,仍关心刑事侦查工作,并参与指挥了昆明市一些案件的侦破。
1983年9月22日,曹显政因为积劳成疾,不幸因病去世,享年67岁。
来源:漫步史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