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珠江》为中国首部全景式梳理2320公里珠江的人文纪录片,该片生动记录了珠江流域的生态和社会变迁,填补了中国大江大河电视纪录片的珠江题材空白。自2025年11月9日至16日在CCTV9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以来,该片在业界和观众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让更多的人了解珠江
以海事为中心、商贸为主线,重塑河流叙事。11月24日下午,八集人文纪录片《珠江》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研讨会。
《珠江》为中国首部全景式梳理2320公里珠江的人文纪录片,该片生动记录了珠江流域的生态和社会变迁,填补了中国大江大河电视纪录片的珠江题材空白。自2025年11月9日至16日在CCTV9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以来,该片在业界和观众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让更多的人了解珠江、热爱珠江。截至11月23日20时,该片全网播放量超1.7亿;微博相关话题在全国多地登上热搜榜,阅读量突破1亿;跻身B站纪录片频道“热门推荐”第二位,并连续三天获首页焦点推荐。
该片总导演徐洁回忆,在这次纪录片创作当中,撰稿团队首先就从文字上梳理了珠江,确立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的命题切入,跳出传统江河纪录片的地理志的叙事框架,首次把珠江流域的自然水脉和千年商都的文脉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相融合。同时,采用多时空线索定制,体悟和讲述交织的风格样式,保证既不限于即时性的故事讲述,又不是一味地用空镜泛泛而谈,而是在故事的表达中,相互交融,互为表里。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纪录片《珠江》在大江大河纪录片的历史上填补了空白,不仅追溯历史,更映照当下,既大气磅礴又充满烟火气,引发观众“同饮一江水”的情感共鸣,展现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作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宏认为,《珠江》的主题完成了一次关键性的主题跃升,没有将自己定位为又一条内陆文明的母亲河,而是旗帜鲜明地提出珠江是中国通向世界的文明通道,将河流的历史从地理的叙事上升为一部开放与交流的文明互鉴的动态史诗。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河流叙事的范式,相对于多数大河纪录片对内陆文明和农业文明的深情回望,《珠江》直面了商业、移民与全球化等现代议题,为世界江河纪录片谱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广电联合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会长赵捷则认为,该片的创新说到底是认知上的一种“祛魅”与“赋魅”。“祛魅”的是把江河只当母亲河风景线,历史载体的单一认知抛弃,“赋魅”的则是重新认识江河,特别是珠江,它是动态的,智慧的,有强大链接转换能力文明的生命体。“珠江从来不是一条河的故事,而是一个文明系统通过持续开发、链结与创新,不断升级并影响世界的过程。这不仅填补了纪录片历史的空白,更为我们理解中国当下发展的路径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状况下的未来文明走向,提供了一个深刻、有力量的框架。”
来源:京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