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电影不让上了,演唱会取消了,连蜡笔小新都跟着倒霉。一堆人喊着文化无国界,艺术要自由,好像暂停审批是什么天大的罪过。别笑,这话我听着就烦。文化啥时候成无菌室里的白莲花了?它从来都是生意场上的筹码,是桌子底下的暗劲,是你捅我一刀我必还你一手的游戏规则。
日本电影不让上了,演唱会取消了,连蜡笔小新都跟着倒霉。一堆人喊着文化无国界,艺术要自由,好像暂停审批是什么天大的罪过。别笑,这话我听着就烦。文化啥时候成无菌室里的白莲花了?它从来都是生意场上的筹码,是桌子底下的暗劲,是你捅我一刀我必还你一手的游戏规则。
说白了,电影不是来跟你讲情怀的,它是来掏你钱包的。日本动画从2015年大规模进入中国,当年《哆啦A梦:伴我同行》卷走5.29亿票房,片商们眼睛都绿了。从那以后,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年年涨,粉丝年年疯。你以为他们是来传播友谊的?他们是来赚钱的。友谊是赠品,赚钱才是本体。现在赠品不想要了,本体还想继续?天底下没这好事。
能伤害你感情的,一定能伤害你钱包。这是铁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张嘴就是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这话啥分量?这不是普通的嘴瓢,这是往中国人民肺管子上捅。外交部11月25号明确回应,暂停审批直接源于这番言论。严重伤害感情,恶化交流氛围。听着是外交辞令,翻译过来就一句话:你恶心我,我就让你赚不到钱。于是《鬼灭之刃》上映率从13.8%暴跌到0.3%,《蜡笔小新》《工作细胞》紧急撤档,20多场演唱会说没就没。这不是滑坡,这是自由落体。精准,狠辣,直打七寸。
这时候你要说了,电影是无辜的,艺人是清白的,观众是可怜的。放屁。文化产品从来都不是无辜的。你家门口开日料店,老板天天在店里放反华言论,你会因为他家的刺身新鲜就继续光顾?你会说刺身是无辜的?你不会。你只会觉得这老板脑子有病,生意不想做了。国家层面也一样,只不过刺身换成了电影,日料店换成了整个日本文化产业链。
再说一遍,文化就是生意。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红利,是建立在中日关系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的。这个红利有多大?从2015年到2025年,十年时间,日本动画电影从边缘走向主流,从哆啦A梦到鬼灭之刃,从5亿票房到几十亿的市场规模。片商、发行方、影院、周边厂商,整条产业链都靠中国观众养活。现在日方觉得翅膀硬了,可以一边吃中国饭一边砸中国锅了。得嘞,那就别吃了。暂停审批不是赌气,是算账。这笔账算的是:你伤害我感情的成本,必须高于你从我这里赚走的利润。只有这样,下次你才不敢乱说话。
有人要杠了,说这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影院也亏钱,观众也看不到好片子。很遗憾,这就是博弈的代价。但问题是,这个代价必须付。今天不付,明天就得付更大的。你今天因为鬼灭之刃好看就忍了这口气,明天高市早苗就能说出更过分的话。后天呢?大后天呢?底线是拿来守的,不是拿来交易的。影院亏钱是短期损失,日方失去中国市场是长期损失。短期损失可以扛,长期损失可以要他们的命。这笔买卖,划算。
最后说回咱们自己。很多观众难受,我理解,我也喜欢看日本动画。但难受归难受,清醒归清醒。文化消费这事儿,本质上就是选择站队。你选择消费谁的产品,就是在给谁投票。你今天给日本电影投票,明天日本就可能拿这钱买导弹。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逻辑链条。高市早苗的言论已经证明,他们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暂停审批不是剥夺你的选择权,是帮你守住选择的底线。底线保住了,选择才有意义。底线保不住,选择就是自杀。
来源:大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