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磨一剑,豆瓣6.5分引争议!《狂野时代》是艺术还是导演自嗨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5 15:34 1

摘要: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

编辑 |拾花不拾遗

2025年,华语电影在国际三大电影节上表现亮眼。

年初柏林电影节,霍猛凭《生息之地》拿下最佳导演奖;年中戛纳电影节,毕赣带着《狂野时代》收获特别奖;下半年威尼斯电影节,辛芷蕾凭借《日掛中天》摘得最佳女演员奖。

这一年,华语电影不再仅靠单一大师撑场,新生代导演正迅速崛起。

在这些影片中,毕赣执导、易烊千玺主演的《狂野时代》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部。

这部电影在戛纳电影节获得评委会特别奖,这个奖项还是评审团为其特设的。

影片讲述一个怪物通过体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感官穿越一个世纪的狂野幻梦。

毕赣的电影之路一直充满争议。

从《路边野餐》的惊艳亮相,到《地球最后的夜晚》引发的讨论,他每一步都在挑战观众的认知。

这次的《狂野时代》,他更是大胆尝试,用六个章节对应五感加意识,串联起百年电影史。

影片分三个阶段拍摄,剧组辗转重庆、哥本哈根等地取景。

为了呈现独特的视觉效果,毕赣在电影中融入了默片、黑色电影、科幻片等多种风格。

有影评人认为,这部电影是对电影艺术的一次狂野实验,堪称毕赣迄今最华丽任性的一场冒险。

然而,这样的艺术追求也带来了争议。

有观众表示看不懂电影,认为这是"导演的一场自嗨"。

豆瓣开分6.5,超6.1万用户参与评价,5星占比15.6%、4星占比24.1%、3星占比34.8%、2星占比18.4%、1星占比7.2%。

这个分数反映了观众对影片的分歧。

毕赣的电影向来需要观众用耐心去解读。

这次的《狂野时代》虽然被认为是他最容易被大众理解的一部作品,但依然让不少普通观众感到困惑。

预售破亿的亮眼成绩背后,是首周末仅1.2亿的票房表现,猫眼平台的预测票房也从2.2亿降至2亿。

作为影片的男主角,易烊千玺在《狂野时代》中一人分饰五角,展现了从流量偶像到实力派演员的转变。

他为不同角色设计了差异化的肢体动作与声线,比如视觉篇章里佝偻溃烂的怪物形象,完全颠覆了以往的荧幕印象。

为了演好这些角色,易烊千玺付出了不少努力。

其中一个角色的特效化妆每天就要花费四个小时。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有一段长达30分钟的长镜头,据易烊千玺透露,这个镜头拍了大半个月,拍摄时导演只提供剧本的大致路线,具体内容需要演员到现场一遍遍走出来。

不过,易烊千玺的演技依然存在争议。

有观众认为,他在《满江红》中的表现与张译差距明显,输出基本靠吼,眼神基本靠瞅,缺乏细微的表情与动作变化。

但也有影评人表示,在《狂野时代》中,易烊千玺实现了从现实主义到虚幻风格的完美跨越,尤其是在听觉篇章中,他化身破碎感少年,靠细微的眼神戏传递紧张感。

不管怎样,易烊千玺的票房号召力不容小觑。

《狂野时代》预售票房突破9000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粉丝基础。

上映后的票房走势却不尽如人意,这也反映出艺术电影在吸引普通观众方面的困境。

毕赣的电影总是充满对电影史的致敬。

《狂野时代》不仅融合了他自己一贯的美学风格,还致敬了塔可夫斯基、伯格曼等偶像导演。

影片中出现的流动的河、河上的船、破旧的城市等元素,都是毕赣电影的标志性符号。

塔可夫斯基曾说:"电影是在雕刻时光。"这句话似乎成了《狂野时代》的创作宗旨。

影片通过五个不同风格的章节、跨越一个世纪的时间线,构建了一场关于记忆与时间的宏大浪漫叙事。

有影评人认为,这部电影是毕赣写给电影与影迷的一首情诗,也是对自己创作生涯的一次回望。

李安导演曾谈到"电影感",他认为电影的魅力在于那些难以言传的感动瞬间。

《狂野时代》恰恰充满了这样的瞬间,从默片时代的开场,到漫天下坠的玻璃镜片,再到白雪覆盖的破败寺庙,每一帧都散发着独特的电影魅力。

这种对艺术的追求也让影片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截至目前,《狂野时代》的票房预测已经从最初的2.2亿降至2亿,甚至不及《地球最后的夜晚》的2.8亿。

相比之下,同为文艺向的电影《小小的我》票房都有7亿多。

这反映出华语艺术电影在市场上面临的普遍困境。

如何在保持艺术追求的同时吸引更多观众,是每一位文艺片导演需要思考的问题。

《狂野时代》的尝试虽然勇气可嘉,但似乎并没有找到完美的答案。

回望2025年,除了《狂野时代》,还有《罗目的黄昏》《女孩》等多部华语艺术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这说明华语艺术电影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年轻导演们既吸收前辈经验,又以新鲜视角切入本土叙事,这种"向内探索"的方式往往更能引发共鸣。

《狂野时代》的出现,无疑为华语艺术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它证明了艺术电影也可以有宏大的叙事和精良的制作,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演员在艺术追求上的潜力。

不过,影片面临的争议也提醒我们,艺术电影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观众的接受度。

毕竟,电影不仅是艺术家的自我表达,也是与观众的一次对话。

只有找到艺术与市场的平衡点,华语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突围。

《狂野时代》的故事还在继续,它的成功与否或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毕赣和易烊千玺这样的电影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华语电影的可能性。

他们的努力,或许会为华语电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让更多优秀的艺术电影走进观众的视野。

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像《狂野时代》这样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雕琢每一个镜头的电影,本身就值得我们尊重。

无论你是否喜欢这部电影,都不能否认它为华语电影带来的思考和启发。

或许,这就是艺术电影的真正价值所在吧。

来源:虞非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