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火种,那么,李大钊就是致使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火种。《电影》火种,是当代难得的高水平主旋律作品,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了真理的火种是如何被传播,企图扑灭火种的刽子手又是如何落网的。它惊险又精彩,步步悬念,让人思维紧跟着屏幕停不下来。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火种,那么,李大钊就是致使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火种。《电影》火种,是当代难得的高水平主旋律作品,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了真理的火种是如何被传播,企图扑灭火种的刽子手又是如何落网的。它惊险又精彩,步步悬念,让人思维紧跟着屏幕停不下来。
《火种》影片中很多情节都是家庭戏。站在小我意义上,李大钊和吴郁闻各自都有幸福的家庭。而不同的是,李大钊毁家纾难,拿出家里的钱资助革命,面对爱女的离世他隐忍悲痛,最终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家庭完整而为理想殉道。而吴郁闻则通过压榨百姓积攒了家财万贯,企图给子孙留下金山银山,却终究难逃被儿子举报、落入新中国恢恢法网的命运。影片通过对小爱和大爱的对比,彰显了对个人在时代洪流中应选择何种道路的思考。
《火种》既映射了轰轰烈烈的党建历程——李大钊等人如何点燃中国革命的火种,也源自钩沉于时光深处的党史故事——隐姓埋名的吴郁闻如何被捕。一明一暗两条线的交织中,彰显了天翻地覆的历史进程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在影片一开始,吴郁闻出现在审判庭中,我直观上并没有感觉这个人有多坏,甚至觉得这只是一个落魄的小老头儿。然而,随着情节步步推进,才逐渐感受到吴郁闻的破坏力。在任时,他对下属滥用私刑,屠杀工人、捕杀革命志士,八面威风、无恶不作。建国初期,在普通百姓一穷二白时,他却早已积攒了万贯家财。已是人到暮年、隐姓埋名多年,他仍然可以在幽暗的地下室,发号施令,靠金钱收买迅速组织起一支黑社会流氓队伍,草菅人命,对抗侦查,肆意妄为。
吴郁闻的罪恶是彻底的,这种罪恶一方面在于罪行,另一方面在于其顽固的思想。新中国要消灭的,是以他为代表的一个阶级,铲除的是如是人物产生的社会土壤。因此,《火种》绝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江湖复仇的故事,它不是梁山好汉为晁盖报仇雪恨,它告诉我们的是,何为革命者,何为反革命者,革命者为何要革命,反革命者为何要反革命,以及,二者的冲突为何是不可调和的。
《火种》展示了好人有多好,怀人有多坏,以及,同样是面对死亡,两位主人公态度的天壤之别。李大钊愿意饮下象征为革命献身的烈酒,毫无惧色地走向行刑台;吴郁闻苟活残生,有如新中国的“地老鼠”,几次想自杀都下不了决心,甚至在面对审判时还心存侥幸。这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直观写照。
《火种》的上映因演员田海蓉的负面舆情而票房不佳。但看完这部影响,真心觉得这是部难得的好片。田海蓉在片中仅是配角,就算排除她的戏份,其余的部分依旧精彩。更何况,事实终将被澄清,她没有过错,本不应当被卷入这场舆论风暴。我相信,《火种》不会就这样被不明不白地扑灭。公道自在人心,只要马克思主义的大旗还在,《火种》就不会过时,它终将得到观众的认可。
难能可贵的是,《火种》对三教九流的刻画,都是那么入木三分、生动鲜活。它刻画出了人物的立体性和复杂性。例如,李大钊的同学,一方面能不顾个人安危营救李大钊,另一方面仍然向工人举起屠刀;吴郁闻的儿子,感念于父亲创下了殷实的家业,却终究无法容忍父亲早年的深重罪行。这种复杂性基于历史的真实,让电影血肉丰满,而不沦于脸谱化。
《火种》中饰演李大钊的演员富大龙,既演出了李大钊在生活中的本色,也演出了其在精神层面的强大。面对妻儿,他是家中慈爱温情的顶梁柱;面对学生,他是一位传道授业、慷慨解囊的良师;面对敌人的抓捕,他仍然会紧张,在烧毁文件时双手也会颤抖。但是,一旦阐释起信仰,他的声音是那么沉稳、坚定、有穿透力,语气循循善诱、却又近乎于藐视一切,这种精神风貌,正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内在的自信力。
来源:倾城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