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刷到《狂野时代》的数据,直接看懵了——网售占比16.7%、退票率15%,对比行业常态的“90%以上网售占比”,这差距简直像“考试考了个及格线”。
《〈狂野时代〉网售占比仅16.7%?退票率15%背后:这届电影观众“变心”了?》
昨天刷到《狂野时代》的数据,直接看懵了——网售占比16.7%、退票率15%,对比行业常态的“90%以上网售占比”,这差距简直像“考试考了个及格线”。
先摆数据:
- 正常热门电影网售占比:90%+(线上购票是主流)
- 《狂野时代》最新网售占比:24号凌晨仅16.7%
- 退票率:15%(行业平均通常低于5%)
这组数字为啥扎眼?
现在看电影,谁不是打开购票APP选座?线上占比低,要么是“没人愿意提前买”,要么是“线下硬塞票”——但结合15%的退票率,更像“买了又后悔”。
热评里有人说“他所有电影票房都挺诡异”,其实观众的“变心”早有信号:
以前看电影是“冲演员/IP闭眼买”,现在是“等口碑再决定”——毕竟票钱能买两杯奶茶,犯不上为烂片买单。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是:
当一部电影的“网售占比”低到反常,本质是观众用脚投票:我可以不看,但别想让我为“不确定的烂片”提前付费。
来源:影之青春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