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记《无可奈何》时,发现我有个豆列,居然在15年前,就收录了这部电影(一名导演经常会公布计划项目)。这似乎解释了,我为何如此喜欢本片,直接入了个人年度十佳外片。
标记《无可奈何》时,发现我有个豆列,居然在15年前,就收录了这部电影(一名导演经常会公布计划项目)。这似乎解释了,我为何如此喜欢本片,直接入了个人年度十佳外片。
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所以你理解我想杀死你的心情吧——这句电影台词,出自《我要复仇》——看《无可奈何》,尽管李秉宪几乎没有多余的心理旁白或忏悔对白,但是,我一次次浮现出来这句话,比如,卖鞋男那里。
前几天,《经济观察报》刊写了前几年轰动一时的三体游族投毒案:一位高级打工人觉得自己地位岌岌可危,对老大下手了,同时也打算毒害杀死竞争者。报道透露,犯罪者似乎不觉得犯下了什么大罪,栽赃推卸之余,还想狱中立功减刑。我觉得,它讲的,是和《无可奈何》差不多的故事。现实中,大陆有许多比虚构电影还精彩的惊悚故事。可惜,拍不了。
朴赞郁痴迷原著故事,大约是它所散发的,不可理喻之黑色无厘头——正面讲解“个体的异化”。为什么会有人如此疯狂地,干出如此蠢的事情,或有人如此蠢地,干出如此疯狂的事情呢。就像回看三体投毒案,老哥俨然相信,自己实施了人不知鬼不觉的完美犯罪。就像《无可奈何》结尾,AI生产,制造了轰鸣般的缄默。
网络上,有许多嘲笑东亚人乃至华人的加班996段子,当完成一种“努力的生活”入了命格,环视下周遭东亚含量,再想想那几年,相比机械怪手收斩一棵树,看出来更悲凉的人如草芥,并不足奇。
我深深被几位配角,造纸厂经理们的人生故事打动了,他们笃信前程远大,而不是双目失明,大喊着“如果连我们都不爱纸,那谁还来爱纸”的心情,我居然想起来一死再死、为爱发电的实体纸书出版行业,不得不下场搞起直播的出版社编辑们,会惜叹起来这个故事么。
在抬起花盆的第一次跟踪戏,《无可奈何》是否有那么点《老男孩》附体。炫技所引发的匠气,韩国男人又疯了的恶趣味,在我看来,都已经不是朴赞郁的缺点了——至少比他装模作样拍《分手的决心》要坚决得多了。一定要说缺点,也许它的调色是太过了点,也许它的剧本过于滴水不漏以至于觉得像机器输入。但是,这种不真实的疯魔,又如此契合这个东亚人的故事。
ps.
《无可奈何》的原著,还被改编成一个法国版《职场杀手》,但翻译字幕欠佳。不知这一拨,能否有人翻制。
作者
来源:明明美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