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看个电影放松一下,结果掏了电影票钱,人还没坐热,就开始怀疑人生: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都变成这样了?不是硬煽情的主旋律大片,就是满屏尬笑的喜剧片,偶尔有个新题材的片子,十有八九是拍得让人尴尬到脚趾扣地。难怪不少人抱怨,“看电影还不如在家刷短视频!”
想看个电影放松一下,结果掏了电影票钱,人还没坐热,就开始怀疑人生: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都变成这样了?不是硬煽情的主旋律大片,就是满屏尬笑的喜剧片,偶尔有个新题材的片子,十有八九是拍得让人尴尬到脚趾扣地。难怪不少人抱怨,“看电影还不如在家刷短视频!”
说实话,现在的电影院,电影类型单一得可怕。主旋律大片占据了大半边天,每年都能排出几个票房冠军,质量确实不差,但问题是,看多了谁不疲劳?观众想要的不是单一的感动,而是多样的选择。你不能指望每个周末,大家都靠着《长津湖》这种大片热泪盈眶吧?
再看喜剧片。喜剧电影本该是电影市场的调味品,可现在的喜剧片成了“流量艺人+低俗段子”的拼盘,既不好笑,也没内容。编剧仿佛把写小品的脚本直接搬上了大银幕,不知道怎么结尾就“强行煽情”,结果感动不到观众,笑点还low得像地摊广告。就算观众还能笑出声,那也多半是笑自己:“为啥要花钱看这玩意儿?”
至于那些被吐槽得最狠的“创新”电影,不提还好,一提脑袋就疼。比如所谓的“减肥片”和“科幻大作”,导演的野心大得很,想冲击中国电影天花板,结果连地板都没踩稳。剧情拉胯,特效五毛,演技全程在线崩坏。这种片子可能连视频网站的首页都混不上,却被硬塞进电影院霸占排片,观众能不生气吗?
更致命的是,现在的电影创作基本丢掉了“讲好故事”这个基本功。过去那些能打动人心的剧情片去哪儿了?比如《海角七号》《大鱼海棠》,甚至更早的《活着》,哪怕特效差点,制作粗糙,但剧情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现在倒好,不少国产片全靠大IP、明星阵容和营销噱头撑场,故事却单薄到令人发指。一部电影两个小时,看完只有一个感觉:“这片是为了圈钱而存在的。”
观众不是不爱看电影,是没得选。好的剧情片稀缺,电影市场变成了“一招鲜吃遍天”,要么主旋律,要么搞笑,要么烂出天际。拍主旋律的觉得自己有任务兜底,拍喜剧的靠流量艺人开路,拍创新片的更不用说,哪怕口碑爆炸,总有人买单。
说白了,现在电影行业太功利了,少有人关心观众真正需要什么。想赚钱就狂拍喜剧,想评奖就死磕主旋律,其他的类型根本没人愿意认真做。而那些敢拍剧情片的小团队,连排片都捞不到,能有几个人看到?
所以别怪观众不进电影院,观众对好电影的期待从没变。真正能打动人的电影,无论题材、类型,都会有人买账。问题是,制作方是否有勇气放下赚钱的急功近利,认认真真拍点东西,让观众能在影院里笑得有意义,哭得值得。
等哪天电影院的片单上不再只有主旋律、喜剧和烂片,也许观众自然会回来的。那时候,电影票就不只是“冲动消费”,而是成为一种文化仪式。
来源:勤奋的喜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