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寻常百姓眼中,法律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他们无法用法律来解决身边的事。也许有时候他们的自身利益被侵犯,也许有某一天他们发现自己也神不知鬼不觉得触犯了法律,可是那又能怎样,当他们面对这一切时,他们只会用人情和道德来约束自己,来批判他人。
在寻常百姓眼中,法律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他们无法用法律来解决身边的事。也许有时候他们的自身利益被侵犯,也许有某一天他们发现自己也神不知鬼不觉得触犯了法律,可是那又能怎样,当他们面对这一切时,他们只会用人情和道德来约束自己,来批判他人。
当我看到《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时,我才发现有时候法律真的让人很无奈,但我们却又不得不依靠法律来规范社会,来保障个人的合法权利。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故事是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里,讲述的是一个村妇名叫秋菊,她的丈夫因和村长发生矛盾,被村长踢了下身,在传统的观念当中,这种做法是极为不对的。而村妇秋菊为要给丈夫讨说法,将村长层层上告。但是就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前,秋菊难产,而村长不计前嫌,热心帮助,两家也因此冰释。然而就在孩子满月酒当天,村长被公安局拘留了。按理说,这是一个合理的结果,可是对于法律意识淡薄的村妇秋菊来说,她很是困惑和不解。她原本想的是,“我就是要一个说法嘛,我又没让他们抓人,他们干嘛把人抓走了呢?”
在我们现在想来,这很容易理解,但在那个年代,那个落后的小山村,人们的法律意识是极其淡薄的,而根深蒂固的是我们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从电影中我们看到秋菊在上告村长时一直在重复这样一句话:“他是村长,踢了也就踢了,但也不能往要命的地方踢”。可以看出在当时人们的观念当中,根本就没有法律所宣扬的人人平等,自然秋菊是不能理解最后的结局。
这也可以看出传统观念与法律观念的冲突总是存在的。而中国社会里本来就存在着两套体系维护着人们之间的关系,规范着人们之间的行为,一个是风土人情,一个是法律体系。由于乡土文化是联系,人们人情世故的最大纽带。所以在人情社会里,法律似乎是败给了乡土人情。
实际上整个电影看来在那样一个山村中,他们活的不仅是一口气,重要的是他们的尊严,还有他们身上所特有的朴素和真诚。在秋菊的眼里看来“说法”无非就是村长的认错或者是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村长侵权的事件中,她想要获得的并不是经济上的补偿, 而是精神上的补偿
同时秋菊也不是一个蛮不讲理的泼妇形象,在影片中,她悉心照顾妹妹,在与李公安、吴律师沟通中皆是通情达理,并声称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说法,体现了一个生活在底层人民的自尊。对于秋菊来说,一个能够给她一个“说法”的司法制度是很遥远的,对此,她甚至一无所知。
总而言之,要实现法律与人情的融合,要实现两者的和谐共存,这恐怕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的修养和厚实的知识来调节。但如果要法律保住人情,在今天看来仍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来源:光影故事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