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年8月25日的晚上7点两个16岁的孩子看完岛国小电影,血脉偾张下决定模仿电影实战一把。像往常一样独自在家属宿舍楼 楼顶散步的女教师刘甲被恶魔盯上了,在这个雨夜里夺走了她的清白和生命。
2009年8月25日的晚上7点两个16岁的孩子看完岛国小电影,血脉偾张下决定模仿电影实战一把。像往常一样独自在家属宿舍楼 楼顶散步的女教师刘甲被恶魔盯上了,在这个雨夜里夺走了她的清白和生命。
2010年8月19日,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刘某、谢某犯强奸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刘某母亲许某红、谢某父亲谢某东犯包庇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和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谢家和刘家各自赔偿了刘甲家属5万元。2023年3月16日经法院审理以强制猥亵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
谢某母亲和刘某父亲不服,自2010年判决生效开始便一直申诉,25年11月21日法院认为该案 申诉理由不能成立,不符合重新审判条件 再次驳回,引发热议。
为什么当时认罪了,判决生效后又坚持16年的申诉,难道真的另有隐情?
2009年8月25日这天晚上7点多 刘某和谢某在冷水江制碱厂一生活区门球场边,用手机一起看淫秽视频,并 刘某提出找个人 一起去实战一下。经过商议他们认为 他们的小学英语老师刘甲(化名)晚上经常独自在11栋楼顶散步 比较合适。于是两人一起行动,先到14栋楼顶踩点,看到刘甲果然在散步后就来到11栋楼顶。
两人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棒配合拳脚将其打晕,正准备强奸时,刘甲动了动有苏醒的迹象,两人又再次对其殴打。看到刘甲不动了,刘某就强奸了刘甲,随后谢某也对刘甲做了同样的事情,但是都没有射精。
两人离开后,刘甲独自躺在冰冷的楼顶不省人事,不久后下起了雨,刘甲又被冰冷的雨水冲洗了一遍。当晚9点多,张某在外行走遇到下雨,就到11栋躲雨,雨后就到楼顶看看,发现了刘甲躺在地上不动,这家伙不仅没有报警,反而趁机猥亵了她。
当晚10点,刘甲迟迟没有回去,电话没有人接,家人四处寻找,最终刘甲的孩子在楼顶找到 刘甲,当时她赤裸的倒在楼顶水塔附近,嘴吐血泡……随后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死者系生前被他人持钝器及拳头致伤头部、面部,造成头皮广泛性淤血,蛛网膜下广泛性出血,钝性外力致伤颈项部、手堵嘴压迫呼吸道、造成窒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另一边刘某回家就告诉了其母亲许某,第二天许某知道刘甲死 了,回家后和儿子了解了详细情况后,教唆其不要出门,不要承认,并教他虚构当天的活动情况。在公安机关走访调查时还故意隐瞒真相。26号晚上,谢某知道刘甲死了,也将事情告知了其父母,谢父要他去自首,被母亲余某阻止。于是谢父也教儿子撒谎并背熟25号当天的电视节目。谢父在公安机关面前也帮助儿子隐瞒真相。
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们还是 落网了。
至于第三人张某,是09年12月在刘甲的衣物上发现了其生物混合成分,直到18年6月才通过DNA鉴定锁定了张某。19年3月落网。至此3个人都没逃掉法律的制裁。
一、“以口供为主,缺乏人证物证的支撑,死者身上也没有孩子的DNA等任何信息,并且死者的内衣上检出了其他人的血迹。
二、当天,没人看见这两个孩子走到11栋,仅有人看到这两个孩子走上斜对面的14栋。他们去14栋是因为肚子不舒服方便去的。
三、木棍作为凶器会有指纹以及受害人的血迹、DNA等,但是这么重要的证据从未送去检验鉴定。
四、《法医物证鉴定书》显示没有谢某和刘某的任何生物遗留痕迹。DNA检测结果显示,刘某胸罩上的血迹系她与另一男性共同所留。
五、两人的通讯记录也没有被提交作为证据,如果两人供述属实,则两人的通讯记录时间和次数应该与两人的供述相吻合。
二被告人供述中有非亲身经历而不可知的细节,并得到相关证据印证,如供述作案过程中谢某踢了被害人背部致其倒地、下巴撞到水泥地板上;强奸过程中踩踏被害人腹部,与案发地点、尸体检验显示被害人下颌部受伤情况、现场勘查照片显示被害人裙子上有鞋印相印证。
两人父母所作出的包庇供述,与案件其他证据吻合,包含非当事人告知不可能知道的犯罪情况。
刘某、谢某未射精,被害人被侵害后又被雨水冲洗,又经过多人抢救以及医院抢救,导致生物成分被破坏,没有检测出被害人之外的其他人生物成分。
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检察机关提审阶段,到案后媒体采访视频以及入监体检表等均显示两人精神状态良好,身体没有受伤情况,且均供述了犯罪事实。其父母到案后也供述了包庇犯罪事实,整个过程未发现存在刑讯逼供行为。
一、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多次审查均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驳回无理申诉,坚守着正义的底线。
二、若有冤屈当然要申诉,但是如果自己犯罪了就得认。司法不会因为不断上诉就改变判决。包庇犯罪只会害了自己和他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两个孩子入狱后仍坚称无罪,不肯写悔过书,均未被减刑,目前刑期仍为无期徒刑。
三、未成年人的教育再次敲响警钟,特别是性教育和法治教育不可忽视,监护人必须经常、及时正确引导,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