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00万成本拍出的160分钟梦,易烊千玺粉丝第一批离场时脸是绿的。
3000万成本拍出的160分钟梦,易烊千玺粉丝第一批离场时脸是绿的。
片子叫狂野时代,今天全国公映。
毕赣把贵州小镇拍成大型睡眠实验,工作日白天场次平均只坐满15%座位,影评人却吵到热搜挂了一整天。
有人骂浪费生命,有人直接封神,说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长梦电影。
先给没听过毕赣的人补补课。
六年前地球最后的夜晚靠一吻跨年营销首日卷走2.6亿,第二天票房跳水九成。
再往前推,路边野餐42万成本换回600万,小成本奇迹鼻祖。
这回他把预算拉到3000万,依旧用贵州方言,依旧不要常规剧情,开场就让演员对着镜头说话,像把观众直接按进梦里。
易烊千玺的角色没有名字,全程在雨里走路、在废弃医院发呆、在镜子前发呆。
粉丝期待的爆发式哭戏根本不存在,他大部分时间只是抬眼看你一秒,然后继续梦游。
有人中途离场,吐槽票价值不回爱豆一个正脸。
能坚持到字幕的人,出来第一句话通常是:我脑袋进水了,但好像有点爽。
赵又廷那段戏才是影院里集体倒吸凉气的时刻。
影帝演一个自称魅魔的怪客,和男演员的吻戏一刀未剪,镜头直接怼到脸上。
李庚希和他十几秒的舌吻已经够猛,更狠的是男男场面,大银幕放国产片这种画面还能过审,业内群直接炸锅,发行方被问是不是拷贝送错版本。
童星郭沐成戏份不多,却像一道冷光。
他在霓虹灯旋转的巷子里奔跑,脸上没有害怕,只有好奇。
成人世界全是破碎线索,小孩反而成了最稳的锚点。
这种反差比任何特效都扎眼,看完三天都忘不了那张干净的脸。
成本3000万在今日电影市场就是杯水流动。
剧组把钱全砸在胶片和设备租赁,演员片酬压到行业平均线以下。
易烊千玺被问为什么接,他回一句:想体验不做表情也能讲故事的滋味。
粉丝听到心碎,影院听到鼓掌。
流量敢于放空自己,本身就像一场行为艺术。
影评圈两极毫不意外。
学院派爱死40分钟长镜头,说毕赣用技术把记忆实体化;市场派拍桌子,说160分钟没有高潮就是耍流氓。
双方互相拉黑,票房曲线却冷静得像心电图,首日1500万,预测总票房难过亿。
文艺片放回文艺档,数据永远诚实。
普通观众要不要买票,只用问自己一句:能不能接受看完电影像没看一样?
剧情不会给答案,人物不会给归宿,只有潮湿空气和突然暴雨。
你记得住的是脚踩积水的声音,记不住的才是故事。
把这当成一场付费冥想,票价值了;指望热血反转,不如去隔壁看爽片。
毕赣在前采里说过一句话:好电影像一场重感冒,退烧后身体还记得酸痛。
狂野时代就是病毒性流感,体质弱的人直接昏睡,体质怪的人嗨到发光。
中国银幕不缺叙事高手,缺的是敢把胶片当梦境出口的人。
票房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敢继续拍梦。
走出影院那一刻,你大概率会怀疑人生:票钱花得冤不冤?
其实答案在回去的路上。
如果城市夜色突然像刚被雨水刷过,如果霓虹灯在眼里拖出残影,那说明梦还活着,只是换了个宿主。
花钱买个感官错位,比买包烟贵不了多少,却能让平淡夜晚裂开一条缝。
文艺片市场年年喊寒冬,毕赣却像钉子户。
他每拍一次,就给行业留一道疤:原来电影还能这样玩。
资本看不懂没关系,后来者看见缝就能钻进去。
狂野时代可能回不了本,但它把天花板捅出一个洞,让后面的人看见光。
就冲这点,3000万不亏。
来源:奋发扑克H5DZ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