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零下三度的夜里,有人把一部悲剧当喜剧连刷三遍,结果第二天眼睛肿得比眼袋还鼓,却在网上给片子打了五星。
零下三度的夜里,有人把一部悲剧当喜剧连刷三遍,结果第二天眼睛肿得比眼袋还鼓,却在网上给片子打了五星。
这不是段子,是豆瓣小组昨天的高赞贴。
发帖人截图了自己的观影记录:凌晨一点半边抽纸巾边笑,笑到一半发现屏幕里全是自己的眼泪。
底下七百多条回复,一半在说自己也中过招,另一半在问:到底什么才算真正的冬天爽片?
平台数据更直接。
近三十天,带喜剧标签的新片里,六成剧情走向都拐进苦情区。
观众骂归骂,打分一点没手软,越苦越给高分,好像不扎心就不配叫高级。
于是很多人点开之前以为能取暖,看完直接拔电闸,心里更冷。
想不踩坑,先分清两种套路。
一类把笑点做密,一分钟三个包袱,节奏快到没空难过。
虎口脱险、你丫闭嘴、疯狂赛车、两杆大烟枪都是这路数,人物越惨,行为越滑稽,观众只剩拍腿。
另一类披着荒诞外套,实际递刀片。
钢的琴、驴得水、第二十条,前半段哈哈,后半段闷棍,走出影院像被抽掉氧气。
为什么后一类越来越多?
业内人士算过账:观众情绪阈值年年涨,纯搞笑只能维持六十分,再往上必须加料。
加一点现实刺痛,评分立刻飙到八十分,票房翻三倍。
于是编剧集体往糖里撒辣椒,辣得你哭,还哭着说好。
可冬天已经够硬,大部分人只想窝在沙发里让脑子空转。
真要回血,不如找点没心没肺的片。
博物馆奇妙夜,展品半夜乱跑,不用动脑,看就行。
逃狱三王,三个憨贼一路走调唱歌,公路片拍成小品,看完只会记得那首歌,不会记得烦恼。
年会不能停更直接,把职场吐槽做成段子,笑完顺手把老板拉黑,解压效果比泡脚还快。
有人担心纯搞笑太浅,其实浅一点才是体贴。
生活把每个人按在地上反复摩擦,电影再捅刀,等于加班。
真正高级的喜剧,是让你暂时忘记电梯里那张臭脸,忘记下个月的信用卡账单,九十分钟之后能喘口气,就是功德无量。
如果还是忍不住想挑战苦甜交织,可以给自己设个止损点。
备好热水袋,旁边放块巧克力,一旦胸口发闷立刻咬一口,告诉自己这是假的。
或者干脆白天看,太阳还在,悲剧也能打折。
千万别选深夜,夜里人的防线最薄,一刀一个准。
选片之前,先问身体。
胃本来就空,就先吃糖,别急着吞药。
等哪天情绪饱暖,再去体验悲喜交加,也许能品出不一样的东西。
冬天很长,一张一弛才是活路。
笑够了,才有力气面对真正的难。
最后给一个防骗小招:看预告片如果一半以上镜头在放烟花、奔跑、慢动作,还配苦情歌,基本就是刀糖混合体。
真搞笑预告只会甩包袱,三句话一个笑点,节奏紧凑到喘不过气。
记住这招,半夜不会再哭肿眼。
春天还没到,先把笑储存够,才有能量对抗后面的冷。
来源:可靠风筝AF27N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