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年曾客串《速度与激情》与《尖峰时刻》的华裔艳星李斐莉雪,在洛杉矶的家中惨遭虐杀,遇害时她一丝不挂,全身有多达320处伤痕,包括咬伤、烫伤及刀伤。
2009年曾客串《速度与激情》与《尖峰时刻》的华裔艳星李斐莉雪,在洛杉矶的家中惨遭虐杀,遇害时她一丝不挂,全身有多达320处伤痕,包括咬伤、烫伤及刀伤。
李斐莉雪
那么凶手究竟是谁?为何会犯下如此可怕的罪行?案发现场悬挂的那幅诡异的黑暗天使画像,又预示着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追根溯源,探寻真相!
2009年9月17日凌晨4点,洛杉矶蒙诺维亚市急救中心的电话骤然响起,电话那头的男人叫布莱恩・李・兰登,他带着哭腔,焦急地喊道:“快来人啊,我女朋友在外面遭到袭击,浑身是血,快不行了!”调度员迅速确认地址后,立刻派遣医疗小组搭乘直升机火速赶往现场。
一路上,直升机的螺旋桨划破夜空,可医护人员的心里却充满疑惑。他们要去的地方可是当地有名的富人区,这里24小时都有私人安保和警察巡查,治安非常好,怎么会发生户外袭击这种事呢?出于谨慎,医护人员联系了当地警局。很快,警方与医疗小组一同抵达了布莱恩家。
当他们走进别墅,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让人禁不住皱眉。布莱恩满脸泪痕,带着众人匆匆走进卧室。只见一名亚裔女性全身赤裸地躺在沙发上,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伤口,床单、墙壁和地板上,暗红色的血迹触目惊心,屋内一片狼藉,仿佛经历了一场残酷的厮杀。
医护人员见状,立刻围上去展开抢救,警方则把布莱恩带到一旁,询问事情经过。布莱恩抽泣着说,当天下午,他和朋友出去打板球,由于玩得太尽兴导致肌肉拉伤,回来吃了止痛药就准备上床休息。
临睡前,女友李斐莉雪说准备出门去夜跑锻炼,他没有多想,叮嘱几句后就睡了。睡梦中,他被一阵剧烈的响动声惊醒过来,只见女友踉跄的跑回家中,浑身是血说自己被袭击了。他赶紧将女友扶到沙发上,一边帮忙处理伤口,一边拨打了急救电话。
然而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李斐莉雪还是没能挺过来,不幸离世。年仅31岁的她,在演艺圈虽然不是大红大紫,但也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留下了身影,还多次登上花花公子电视节目,在娱乐圈也算有一定的知名度。如今,这样一位明星却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横死家中,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她生前究竟遭受了怎样的折磨。
很快,警方在调查中便发现了疑点,如果李斐莉雪是在户外遇袭后拼命跑回家的,那门口、玄关、楼梯过道这些必经之处,肯定会留下血迹,现场除了卧室外,其他地方都干干净净,没有一丝血迹。
警方又调取了富人区周边24小时的监控录像,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画面,甚至在案发前一天内,都没拍到李斐莉雪走出别墅的身影。
案发别墅
而且,法医鉴定显示她身上有300多处伤口,要是在户外遇袭,正常人被刺一两刀就会立刻逃跑或呼救,怎么可能在留下这么多伤口后,才逃回家中呢?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这时,一名警员被墙上的一幅天使画像吸引了注意,因为这个天使很特别,它不同于传统形象那般圣洁美好,反而透露着一种诡异和暴戾的气息,仔细看发现画中还藏着一个特殊符号。
经过识别,这是洛杉矶BD**爱好者团体“黑天使俱乐部”的标志。这个发现让警方意识到,本案可能比想象中的还要复杂。
警方立即询问布莱恩是否与“黑天使俱乐部”有关,没想到他的态度,立马从之前的悲痛焦虑变得警惕起来,拒绝回答任何问题,还说要见自己的律师。
为了揭开案件背后的真相,警方转而从李斐莉雪的成长经历着手,试图还原这起惨案的来龙去脉。1977年,李斐莉雪出生在新加坡的一个传统天主教家庭,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为了营造一个单纯的学习环境,父母不仅送她去念女子学校,还在稍大一些时将其送往澳洲珀斯,就读了两年的教会学校。
学生时代的李斐莉雪
13岁那年,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李斐莉雪跟随家人移民到了美国洛杉矶。这里自由和开放的文化氛围,与她之前所处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各种新鲜事物不断冲击着其认知,也在悄然间影响了她的性格和价值观。
进入大学后,李斐莉雪出落得愈发妩媚动人,身材高挑。走在校园里,她总是能吸引众多目光,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然而,受传统东方家教和以往校园经历,面对异性示好,她总是表现的无所适从。
某天下课后,李斐莉雪在回宿舍的路上,被一名叫哈珀的黑人同学搭讪。这个男生来自马里兰州,两人同届但专业不同,他态度真诚地表示自己对中华文化很感兴趣,想让李同学教他汉语。初来乍到的李斐莉雪,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但看这个男孩阳光开朗,犹豫一番后还是答应了这个请求。
从那以后,两人便经常在自习室、操场和校园湖边的亭子里见面。在哈珀的影响下,李斐莉雪也慢慢地变得开朗起来,敢于和异性正常交往。
然而,这段看似美好的友情却逐渐发生了变化。一天晚上,哈珀用磕磕巴巴的中文念了一首情诗,向李斐莉雪表白。李斐莉雪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默默点头,答应了他的追求,两人开始正式交往。但没过多久,哈珀便暴露出了真面目,这个看似阳光的男孩,私底下却是一名假君子,违禁品、酗酒、斗殴可谓是五毒俱全。
在一次亲密接触后,哈珀搂着李斐莉雪说,我最近比较缺钱花,你长得这么漂亮,不如去红灯区赚钱。等我有钱了,你也有好日子过不是吗?听闻此言,李斐莉雪如雷轰顶,她无法想象男友居然是这种人。但在对方的威逼利诱下,她最终还是妥协了。
就这样短短两年时间,曾经那个纯真无邪的少女沦落风尘,抽烟、酗酒、违禁品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后来在一次偶然的酒会中,李斐莉雪结识了一名成人片导演,这名导演看中了她的外貌和身材,让其跟着自己拍片赚钱。由于此时的李斐莉雪,早已随波逐流,她没有一技之长,也想早点摆脱哈珀的控制,便同意下海拍片。
不过,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李斐莉雪并没有放弃红灯区的老本行,她一边拍片一边兼职。期间,虽然也曾有过一段婚姻,想回归正轨,但穷奢极欲的习惯,让其无法适应平淡的家庭生活。很快,便瞒着丈夫开始频繁与老主顾接触,最终事情败露,这段婚姻也以离婚收场。
此后的李斐莉雪,深知青春开始慢慢流逝,她渴望找到一张长期饭票。于是便时常出入各种高端舞会,指望在此能邂逅自己的真命天子。很幸运,没过多久,她便遇到了一个看似完美的男人。
这个男人叫布莱恩・李・兰登,当年45岁,虽然已经谢顶,但年轻时还是比较俊朗的。他毕业于芝加哥慕迪圣经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后又在德州西南浸会神学院深造,获得硕士学位。此时,他事业有成但一直未婚,独居在洛城富人区的豪华别墅里,同样他也是一名受人尊敬的传教士。
布莱恩・李・兰登
李斐莉雪与布莱恩在舞会中相识,两人一见钟情。第二天便开始了同居生活,李斐莉雪满心欢喜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依靠,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栋看似豪华的别墅,实际上是一座恐怖的“囚笼”,正一步步将其拖向黑暗的深渊。
起初,布莱恩非常体贴和温柔,还常带她参加各种高端社交活动,四处游玩、品尝美食、买昂贵礼物。李斐莉雪沉浸在这看似甜蜜的爱情中,但没过多久,这个男人的真面目便逐渐暴露出来。
布莱恩和李斐丽雪
表面上他是一名风度翩翩的神父,但私底下却是个十足的变态。他接近李斐莉雪的目的,就是为了破坏她近乎完美的躯体,您没听错,布莱恩非常享受破快完美事物后的那种征服欲和掌控感。
每当两人亲密过后,李斐莉雪总是遍体鳞伤,而事后为了安抚她,布莱恩会开出巨额支票,就这样如此循环往复。李斐莉雪并不是没有后悔过,可为了留住这个钻石王老五,她一次次的被金钱所诱惑。
蒙罗维亚西杜阿尔特路509号公寓楼外景
三个月后,随着李斐丽雪身上的伤痕越来越多,她终于醒悟如果不分手,总有一天会死在布莱恩的手上。眼见这个女人要跑,布莱恩索性将其囚禁,继续肆意凌辱对方,直到有一天,他发觉这个玩具即将被玩坏,布莱恩决定最后在疯狂一把。
他给李斐丽雪喂下了从黑天使俱乐部带回的特殊药品。很快在药效的作用下,李斐丽雪陷入一种难以控制的亢奋中,即便浑身是血遍布伤口,她也依旧非常主动,这样的表现让布莱恩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顶峰,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布莱恩・李・兰登
不过当药效退去后,李斐丽雪也油尽灯枯,再也没能醒来。布莱恩这时才慌了神,拨打了急救电话,由于大脑宕机,他只能胡编乱造,说出这些漏洞百出的谎言,企图以此蒙混过关。
只可惜帽子叔叔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在这么明显的证据面前,布莱恩百口莫辩。而当探员进一步询问有关“黑天使俱乐部”的信息时,布莱恩拒绝回答,眼神中透出一丝心虚。这让警方更加确信,这个男人一定没有说实话,他很可能就是本案的凶手。
由于证据充分,案件很快便进入了庭审阶段,一场围绕正义与权势的较量正式拉开序幕。由于布莱恩在当地深耕多年人脉极广,他斥巨资聘请了洛杉矶顶尖的律师团队,为其保驾护航。
这支团队战绩显赫,专门服务于富豪阶层,帮他们打赢过无数疑难官司,很擅长从证据链缝隙、法律程序漏洞入手,扭转案件走向。
布莱恩和李斐丽雪
庭审一开始,辩方律师便先声夺人,提出警方最初的现场勘查流程不符合规定,部分血迹取样未按规范记录时间,可能存在污染风险,试图削弱物证的有效性。
检方这边则向法庭出示了李斐莉雪的尸检照片,她全身有多达320处伤痕,有刀伤、烫伤、咬痕以及各种淤青。从伤口分布及愈合情况来看,李斐莉雪生前遭受了长时间、高强度的暴力虐待。
另外警方也出庭作证,经过调查布莱恩是黑天使俱乐部的资深会员,他非常热衷于此类活动,结合现场死者身上的各种伤痕类型,且并没有第三人出入房间,所以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布莱恩就是凶手。
李斐丽雪
然而,辩方律师却对此提出了质疑,表示不能因布莱恩曾加入过黑天使俱乐部就怀疑他是凶手,现场没有第三人进出也无法证明死者是属于他杀。
律师表示,李斐莉雪的真正死因是吸食过量的非法抗抑郁药物,这种药会抑制人类呼吸,过度服用会造成昏厥、无法控制身体等症状。
李斐莉雪的一名友人也声称,她可以一次喝完整瓶该药物,且去世前经常大量服用。律师进一步解释说,李斐莉雪本身就是一名重度嗑药者,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行为是完全不受控,也无法预测的。
李斐丽雪和友人合影
为了支持这些言论,辩方还请来了一些专家证人。纽约精神病学家,大卫·麦克道尔博士出庭指出,死者身上检测到高浓度抗抑郁药物,加上她的嗑药史,都可以表明死因是过量摄入药物而引起。他还补充道,布莱恩在报警电话中描述的李斐莉雪死前,一直在挥舞手臂,这也符合过量服用药物的典型症状。
面对强大而豪华的律师团队,检方承受着极大压力,但他们并没有退缩,检控官有针对的进行了逐一驳斥,首先尸检报告明确指出,李斐莉雪的死因是窒息,而非服药过量。其次,她面部的血迹、眼睛嘴角周围的淤青、鼻子及额头伤口,都是人为造成的,与嗑药和服药过量导致的死亡特征完全不相符。
李斐丽雪
尽管检方的回击有理有据,但这场庭审从一开始就充满不公,陪审团成员大多来自布莱恩居住的富人区,他们要么和布莱恩有生意上的往来,要么平时受过他的一些恩惠。
再加上律师团队一直攻击李斐莉雪的个人品行,将她描述为一个行为放纵、沉迷违禁品的女人,以此来削弱她在陪审团心中的形象。最终,法官宣判布莱恩・李・兰登谋杀罪名不成立。
李斐丽雪
听闻判决,检控官满脸无奈,负责此案的警员更是摇头叹息,他们明知凶手就在眼前,却因这场不公平的审判,无法为受害者讨回公道,李斐莉雪的家人在法庭外失声痛哭,这场庭审最终正义还是败给了权势。
李斐莉雪的人生,从一名传统东方家庭的乖乖女,在短短几年内,便快速沦落为红灯区的风尘女子,角色转变之大速度之快,让我们不禁反思,这背后的深层原因。
其家人移民美国,本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广袤的发展空间,然而对李斐莉雪来说,却成了命运转折的开始。
昔日的乖乖女
从新加坡到美国,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像汹涌的浪潮,冲击着她原本单纯的内心世界。在新加坡,她生活在传统的天主教家庭,父母的管教和价值观的熏陶,让她养成了端庄保守的性格。
但到了美国,这里自由开放的文化,各种新鲜事物和观念不断涌现,让她在新奇与诱惑中逐渐迷失自我。这种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就像一把无形的刀,慢慢切断了她的过去,也让其在新的环境中找不到方向。
在感情方面,李斐莉雪更是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由于家庭的影响,从小读女子学校,让她缺乏与异性相处的经验,也无法识别出那些隐藏的恶意。
而她初恋男友哈珀,就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将她从美好的校园生活中拖入无尽深渊,这也是李斐莉雪快速转变的开端,她失去的不仅是纯真和善良,还快速沉沦放逐自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虽然她也尝试过组建家庭重回正轨,但曾经的不堪过往让其失去了选择的权利。至于后来与布莱恩相遇,在短短几个月内便横死家中,与其说她的初衷是为了寻找幸福和依靠,不如说这是其随波逐流后的必然结果。
面对人生的困境和痛苦过往,李斐莉雪想要抓住这一次机会,她不希望永远的沉沦下去。所以在两人的相处中,李斐莉雪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即便这个男人有着极端的变态嗜好,她也不甘心就此放弃,无法摆脱布莱恩的控制,更无法摆脱自己的内心。
李斐莉雪和布莱恩
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李斐莉雪没有移民美国,她的命运是否会有所不同呢?也许,她会在新加坡过上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她可能会完成学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嫁给一个爱她的男人,组建成温馨的小家庭。她会在传统价值观的滋养下,保持着那份纯真和善良,不会经历那些痛苦和磨难。
但命运没有如果,李斐莉雪的人生已经定格在这个悲惨结局。她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也让我们了解了社会环境、情感经历以及个人选择对一个人前途的巨大影响。
我们在为其遭遇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珍惜眼前坚守内心,不要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左右。
李斐丽雪的墓碑
李斐莉雪的悲剧,不仅是她个人和家庭,更是整个社会需要反思的问题。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安全和包容的外部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去追求梦想,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更多此类案件的发生。
好,本期节目到此结束,如果您喜欢我的频道,请不要忘记订阅关注,感谢支持,咱们下期再见!
来源:拾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