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三块广告牌》上映于2017年,获得2018年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两个奖项。
|剧情速览|故事主题|片名和海报|人物形象解读|剧本的质疑|
——
电影《三块广告牌》上映于2017年,获得2018年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两个奖项。
Mildred(Frances McDormand 饰)的女儿遇害已经七个月了,可是案子一直没有进展结案,她对警局非常不满,认为没有全心投入。于是租下公路边的三块广告牌,广告语提示警局,凶手怎样才能抓到。这个广告给警长威洛比(伍迪·哈里森 饰)带来了压力,也让警察迪克森(山姆·洛克威尔 饰)更加愤怒…
这部电影不是一部罪案侦破片,也不是一部母亲复仇片,而是一部情感价值探讨片。它通过一个情绪驱动的场景故事,探讨愤怒的情绪究竟会带来什么?
(1)愤怒过程探讨
1、愤怒的起因
因为女儿遇害已七个月,案子一直没有进展,母亲Mildred认为警局不作为不认真办案。
2、愤怒的结果
就是勾起了家人的痛苦回忆,给警局带了压力,但是招来了冲动警察迪克森的更大愤怒和反击。
3、愤怒者的较量
两个愤怒者,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愤怒,他们针锋相对,采用灰色力量互相反击,最后双方都行动越界并付出了代价。
4、温和的情绪
电影中有各种理性力量和温和情绪(主要是警长威洛比),通过教育和行动,促成了愤怒者的思考和理解。
5、愤怒者的和解
两个愤怒者,开启了内心的思考,主动做出改变互相谅解并最终和解。
这部电影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把愤怒这种人类的常见情绪,放大到一个故事场景中(并且都在一个灰度边界)进行整个过程的呈现探讨,给人带来思考价值。
(2)愤怒行为的边界
这个故事中的两位愤怒者的愤怒和反击行为,起初都是游走在灰色边界,但是最终事实越界(火烧警局,殴人重伤)并付出代价。
因为有个边界限制,故事就不会失控,理性的力量才有说教的空间,来促成愤怒情绪的消解和愤怒者之间的和解,从而给愤怒情绪的走向带来探讨和思考价值。
另一部关于愤怒情绪的电影《荒蛮故事》就没这么温和了。愤怒的后果,产生了脱离人类社会文明的各种野蛮疯狂的行为。
英文片名《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Missouri》,直译为“密苏里州艾比镇外的三块广告牌”,简称《三块广告牌》。
广告牌是一个实物,它是情绪的象征。
海报中有两种意象:
1、三块广告牌,是三种情绪的象征:两种不同的愤怒情绪和居中调解的温和情绪。
2、三个人物,分别是三种情绪的代表人物。
两位愤怒者的表演分别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配角,就是对他们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的最高褒奖。
(1)愤怒的母亲Mildred
Mildred本身就是刚强易怒的性格,她的愤怒中有天性成份和母亲的坚韧。
这意味着她的愤怒不易改变,也不会轻易主动认输认错。
她发布广告牌的举动,是一个合理的诉求,用灰色力量给警局施压。
(2)愤怒的警察迪克森
迪克森是一名警察,他的愤怒属于应激性情绪冲动。他的愤怒来自维护警局的声望和表达对警长威洛比的支持。
但是他的反击行为都是灰色手段,用权力恐吓、整人和报复。
他背后还有一位愤怒者就是他母亲,给他出阴招整人。
迪克森的职业是理性的,改变是容易的,也是先做出主动改变并发起和解的一方。
(3)伟大的理性威洛比
警长威洛比是理性的力量,温和情绪的代表人物。
他很清楚这个案子不易侦破,尽力沟通调解没有效果。他给Mildred匿名支付一个月广告牌租金来表达对她的支持和理解。
他已经身患癌症时日无多。他选择了自尽,并留了两封遗信给两位愤怒者,促成了他们的思考。这个行为太过于伟大,过于超脱现实。
(4)其它一些角色
全镇人都知道威洛比是个好警长,在镇上有威望有人缘,而且已经身患癌症,他们更同情好人缘的威洛比。人们表达了不满,牧师登门劝阻,牙医对她甩脸子,学生朝她车上扔水瓶,甚至两个人给警局写投诉信等等。
整个Ebbing警局其实都很生气,但是比较理性,没人做出出格的举动。
Mildred的儿子罗比,一直在包容忍耐她母亲的烂脾气。
前夫的19岁小女友,对Mildred的挑衅侮辱一直抱持着宽容的态度。
广告公司老板威尔比谈不上理性,纯属生意。但是没有他的坚持(还付出代价),广告牌肯定早就下架了。
新上任的警长,知道案子的前因后果,秉公处理,没有迁就和放纵迪克森。
五、剧本的质疑这些问题是个人对剧本有质疑的几个地方,提出来跟大家探讨交流。
1、警长威洛比虽癌症晚期,却选择自杀,还留信劝慰两位愤怒者。这事属于硬编造剧情,太过于伟大超脱现实。
2、愤怒者迪克森的思想转变太仓促,信还没读完,遇到火灾就立马抢护着案子文件逃生,被烧伤毁容。
3、愤怒者Mildred的转变也不算很合理。总觉得怪怪的,但也说不上来,至少觉得内心触动的思想动机不够深厚。
———
来源:梦回迷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