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把上海静安区一整层顶复打通当衣帽间,衣服按色系排满三面墙,空出来的过道还能让助理开小电车送领带,这段视频昨晚冲上热搜,评论区最高赞只有四个字:窒息差距。
月薪五千的人攒三十年也买不起郭敬明家那辆只能在客厅兜圈的摩托。
他把上海静安区一整层顶复打通当衣帽间,衣服按色系排满三面墙,空出来的过道还能让助理开小电车送领带,这段视频昨晚冲上热搜,评论区最高赞只有四个字:窒息差距。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房子大到一定程度,导航都会失灵。朋友去他家拍物料,进门先领一张平面图,不然从厨房到卧室能走丢。七八套豪宅分布在长三角,最旧的那套买得早,现在单价涨到四十万一平,当年不过四万。账面浮盈够拍三部小时代,还不用请流量。
更离谱的是,他让物业把相邻两套空中别墅之间的消防门改成隐形门,推开就是私人连廊,面积瞬间翻倍。物业不敢不同意,业主公约里写得明明白白,只要不影响承重,内部隔断随便改。有钱人的扩张,从买下邻居 silence 开始。
衣帽间隔壁是道具仓,玻璃柜里摆限量公仔,单价六位数,防尘罩一掀直接拿去当布景。拍微电影省下的场地费,又够买两只新公仔。资产在这里不是数字,是会自己长钱的工具。普通人买包想保值,他买楼盘送剧组,拍完房价还涨,算盘打得比电影台词还精。
有人酸他炫富,可翻开十年前作家富豪榜,第一名就是他,版税两千三百万。后来图书市场缩水,他转身做导演,第一部票房破四亿,分账到手再买房。路线清晰:把文字换成影像,把影像换成资产,把资产换成更大的资产。每一步都踩对节拍,不服不行。
真正扎心的是,他花的钱并没有蒸发,只是换了形态停在资产负债表。那辆客厅摩托去年挂牌二手,比新车还贵二十万,买家抢的原因是郭导亲笔签名刻在油箱。奢侈品一旦带故事,就又涨一档。普通人买车落地打八折,他骑车兜圈还能升值,规则由他重写。
对比之下,打工人的省钱技巧像笑话。省一杯奶茶想攒首付,房价一夜跳涨五十万,等于白喝两千杯。郭导在家骑一圈摩托烧掉的油费,约等于普通白领一天的工资。差距不是数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通胀体感:你怕物价涨,他怕现金躺手里不涨。
可也没必要把怨气全撒给他。文化行业向来九死一生,能活下来的都是狠人。当年抄袭官司败诉,他照赔不道歉,转身把骂声写进新剧,流量再赚一波。情绪在他这里也是资产,黑粉也是粉。脸皮厚度换成票房,法院罚的那二十万连零头都不够。
换个角度,他把奢侈拍给你看,也算替普通人完成一次云消费。两小时电影,你能盯着屏幕体验纸醉金迷,票价只够买一杯手冲。省掉真金白银,还能在弹幕吐槽发泄,这笔交易其实划算。情绪价值也是价值,只是很多人后知后觉。
真正该警惕的是把极端个案当常态。打开短视频,满屏豪宅游艇,容易错觉人人年入百万。平台算法最爱推冲突,安静努力的生活没人看。刷久了,心会失衡,觉得再努力也赶不上,于是直接躺平。信息投喂造成的焦虑,比郭敬明家的摩托更烧钱包。
数据不会说谎。北师大去年报告:中国月收入过两万的人群只占百分之零点九。郭导站在塔尖,却把生活剪成十五秒短视频推到你眼前,算法再一循环,好像全世界就你穷。这种信息环境才是隐形镰刀,割走时间,顺带割走斗志。
与其骂,不如拆招。他能把创意变资产,底层逻辑是版权。写书卖的是文字版权,拍电影卖的是影像版权,家具摆件拍一次也算素材版权。版权这头奶牛,只要作品还有人看,就能一直产奶。普通人没镜头,但也能写脚本、做账号、录课程,把知识压成数字产品,一份时间卖多次。门槛降到历史最低,缺的是行动。
再小的技能也有受众。教写简历、教叠衣服、教换灯泡,只要拍得清楚,就有人买单。别小看三块五块的付费,量起来就是睡后收入。郭导拍奢靡赚票房,你拍实用省时间,本质都是卖信息差。差距不在起点,而在有没有把知识转成可复制的产品。
当然,更稳的办法是跟着钱走,但别跟着花,跟着买。他买房,你看好地段;他买摩托,你研究机车基金。奢侈品消费背后都有资本标的,只是富人先试水。把嫉妒换成调研,把吐槽换成学习,同样刷手机,收获完全不同。情绪是瞬间,资产才是长期。
回到那辆客厅摩托,它提醒一件简单事:财富自由之后,限制只剩想象力。有人把想象用在扩张,有人用在享受,没有高低,只有选择。对普通人而言,先做到买菜自由、请假自由,再谈远方。阶梯得一步一步爬,跳过的地方以后都会补跌。
看完热闹,关掉屏幕,该写的报告还得写。郭敬明在家飙车不会替你交房租,但能把他换资产的思路拆成适合自己的小步快跑,也算没白刷这条热搜。差距可以刺眼,也可以指路,关键在目光方向。把焦虑转成生产力,下一套豪宅买不起,下一套小房或许就能提前几年。
来源:顽强旭日4SJLF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