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赣执导、新科金鸡影帝易烊千玺主演的《狂野时代》,预售票房强势冲破一亿元,直接刷新华语文艺片预售纪录,这部自带艺术质感的作品,正悄悄消解艺术与商业的边界,让小众文艺片走进大众视野。
毕赣执导、新科金鸡影帝易烊千玺主演的《狂野时代》,预售票房强势冲破一亿元,直接刷新华语文艺片预售纪录,这部自带艺术质感的作品,正悄悄消解艺术与商业的边界,让小众文艺片走进大众视野。
昨晚,影迷与粉丝期待已久的《狂野时代》正式登陆全国影院,而早在公映前一天,这部时长160分钟的文艺片便已达成预售破亿成就,稳稳坐上华语文艺片预售榜头把交椅。这个数字让电影圈哗然——顶着“艺术片”标签、带着160分钟超长片长,它在预售阶段的表现,竟盖过今年不少商业大片的风头。
《狂野时代》的票房爆发力究竟源于何处,能创下这般文艺片罕见的成绩?
01 预售破亿,文艺片跳出“叫好不叫座”困局
《狂野时代》的预售之路堪称逆势突围的传奇。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影片11月16日开启预售,仅8小时票房就破千万,5天累计逼近9000万,最终在11月21日中午——正式上映前一天,顺利迈过亿元门槛,改写了文艺片长期“口碑亮眼、票房平淡”的行业常态。
比起商业大片的大众题材与充足宣发,文艺片向来侧重导演的作者表达与艺术探索,受众偏小众、宣发资源也有限,即便顶尖文艺片能收获不错预售,想冲过亿元关口也难度极大。而《狂野时代》能实现突破,核心离不开主演易烊千玺的票房号召力,再加上导演毕赣前作《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积累的影迷基础,“粉丝+影迷”双向发力,撑起了这份亮眼成绩。
02 影片亮点拉满,筑就梦境与感官交织的光影史诗
作为毕赣第三部长片,《狂野时代》此前已亮相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拿下主竞赛单元特别贡献奖,提前收获专业认可。影片以“人类不再做梦的未来世界”为底色,搭建起超现实科幻框架,故事自带奇幻质感。
易烊千玺在片中一人分饰五角,从民国怪物、清隽美少年,到还俗和尚、年长骗子,再到街头混混,角色跨度极大,把演员的可塑性彻底展现出来;舒淇则饰演梦境追捕者“大他者”,为探寻“迷魂者”坚持做梦的缘由,将胶卷植入对方背部,借此闯入对方的梦境世界,两人对手戏充满张力。毕赣在采访中提及,影片原本设计8个篇章,最终精简至6个,分别对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思维精神,用五感叙事串联起整部作品。
03 成功密码:顶流演技与作者导演的双向成就
《狂野时代》预售破亿,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此前易烊千玺斩获第38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成为史上最年轻金鸡影帝,这份荣誉为新作带来不少关注度;此次他挑战“一人分饰五角”,晚清怪物、民国美少年、破庙和尚等角色风格迥异,表演上的颠覆性突破,让观众期待值拉满。
影片的艺术质感早已获业内盖章——作为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唯一华语片,拿下评审团特别奖,品质有口皆碑;毕赣延续标志性风格,以“五感叙事”搭建超现实史诗,梦境与现实交织的镜头语言,戳中不少文艺影迷的喜好。粉丝层面的支持也格外给力,粉丝团体“鸟毛”发起“十张起购”锁场行动,全国包场超5000张,直接拉动预售增长;王俊凯、王源工作室及时代峰峻公司也联合包场助力,圈内力挺态度明显。
04 市场意义非凡,解锁文艺片商业化新路径
《狂野时代》的预售成绩,印证了“顶流+作者导演”合作模式的可行性,为文艺片商业化提供了全新思路。以往小众文艺片票房多停留在两三千万,而这部影片预售破亿,不仅刷新文艺片票房纪录,更给同类作品拓宽了市场空间。
影片的全球发行布局也同步推进:11月27日登陆中国香港,11月28日覆盖中国台湾及新马地区,12月10日在法国上映,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也将于2025-2026年陆续公映,全面的发行计划,藏着出品方对影片国际竞争力的十足信心。
如今电影院门口排起长队,除了常见的年轻情侣,不少中年影迷也专程到场;线上平台里,影迷们热议毕赣独特的镜头语言,也感慨易烊千玺的突破性表演。《狂野时代》就像深海里自带光芒的鱼,不靠外界映照,凭自身质感点亮周遭黑暗。它的成功正告诉电影行业:艺术与商业从不是对立面,真正优质的作品,既能守住艺术初心,也能赢得市场认可,照亮艺术与商业两个赛道。
来源:散散放映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