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若失去《哪吒2》,电影市场将会怎样?带火的观众为啥留不住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2 10:59 1

摘要:前不久,金鸡・鼓浪屿论坛上发布了一份《2025中国电影市场及观众变化趋势报告》。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b2DBZgvr

前不久,金鸡・鼓浪屿论坛上发布了一份《2025中国电影市场及观众变化趋势报告》。

这份报告数据只统计到11月初,对比的也多是往年同期数据,但里面的内容足够说明这两年电影市场和观众的变化。

本来想单说票房数据就够了,但后来发现光看这个根本不准。

报告里说年度总票房和总人次都比去年高,单看这俩数,肯定觉得市场回暖了。

可没几个观众或从业者有这种感觉,关键问题就出在没有真正的爆款撑场面,像《哪吒之魔童闹海》那种能带动百亿票房的作品,可遇不可求。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b2JgiEhT

更关键的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观众里,不少是之前没怎么在淘票票买过票的新用户,还有些是一年多没进过影院的召回用户。

这些人看完这部片子,明年能不能再走进影院,真不好说。

票房数据好看,观众的观影次数却在掉。

连续三年,人均每年看电影的次数都在减少。

今年更明显,十个观众里有六个只进过一次影院,常去影院的中频观众反而变少了。

这就直接导致一个问题,银幕太多了,根本用不完。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b2PmPUQb

2015年前后电影市场火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银幕数量不够,是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

那时候人均一年能看三次电影,影院开一家火一家。

后来银幕数真的冲到世界第一了,观众却不爱来了,不少影院直接倒闭关门。

我住的小区周边两公里内,就有七家影院。

这么密集的布局,竞争能不激烈吗?就拿《一闪一闪亮星星》和《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第一章》来说,这两部片子上映前都被看好,影院也都给了大量排片。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b34y1JfP

可结果呢?地段好、设备新、还搞点小活动的影院,上座率能到六七成;那些位置偏、座椅不舒服的影院,场次里没几个人,甚至空场。

算下来全国的平均上座率,根本不高。

现在全国有一万两千多家影院,一天能排四十多万场电影。

这么大的体量,要靠人均一年两次的观影次数来支撑,影院的日子能不难吗?去年一年就有一千五百多家影院关闭,今年这个趋势估计也停不下来。

影院日子不好过,电影类型里却有不少新变化。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b3C7v5aD

今年动画电影算是彻底火了,不管是上映数量还是票房,都比往年好不少,连传统影视公司都开始做动画了。

但这里有个关键点,动画不该再和喜剧、犯罪这些类型并列了。

动画是制作方式不同,就像真人电影一样,里面也能有喜剧、奇幻这些内容。

《浪浪山小妖怪》很多人看,不是因为它是动画,而是因为它是喜剧。

动画电影的火爆还藏着个隐患。有将近一半的观众看动画,是因为想支持国产。

这种情怀驱动的消费,肯定有红利期,等这个劲头过了,动画电影还靠什么吸引观众?报告里提到的制作水平高、想象力丰富,才是动画电影该抓的重点。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b3alMfgA

和动画电影相反,今年引进片的表现不算好。

不管是总票房还是平均票房,都跌到了近五年最低。

这不是说引进片不行了,而是里面的门道变了。

日本动画电影就是个例子,能不能卖座,全看有没有抓住观众入坑的最佳时机。

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引进后火了,之后他的新作大家就愿意看,票房自然不低。

可《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没引进,后面的《无限城篇第一章》上映时,很多观众没看过前作,票房就上不去。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b3oRvNLy

《名侦探柯南》的剧场版就聪明多了,不仅每年按时引进新作,还把《贝克街的亡灵》这些老片子也补了上来,观众越积越多,票房也一年比一年高。

好莱坞引进片也有类似的规律,“疾速追杀4”之前的三部都没引进,直接上第四部,票房还不到五千万。

那些重启的作品更惨,像《侏罗纪世界:重生》,虽然是今年引进片票房冠军,可五亿多的票房,和之前系列作品十几亿的成绩比,差得太远了。

现在引进片要想卖座,要么是粉丝多的系列续作,像《碟中谍8》;要么就得有新鲜感,比如《F1:狂飙飞车》这种视觉风格独特的片子。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b43wBYP6

喜剧片的情况也挺有意思,今年最卖座的纯喜剧片,票房最高的《奇遇》也才一亿八千多万,放在往年根本不算突出。

但报告里显示,喜剧还是观众最爱的类型,而且男女老少都喜欢。

这看起来矛盾,其实一点不冲突。

今年票房前十的片子里,《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这些,都带点喜剧元素。

观众不是不爱喜剧了,而是不想只为了笑一笑就花几十块钱买票。

手机上能看的搞笑内容太多了,除非是沈腾、马丽这种喜剧顶流主演,不然纯喜剧很难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b4RHwD73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影,现在想卖座都绕不开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评分。

报告里的数据很明显,评分高是观众去影院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评分低则是大家最不想去的理由。

这说明现在的观众很理性,好片就看,烂片绝对不碰。

大家看评分时,最看重两个地方,一个是豆瓣,一个是猫眼、淘票票这些购票平台,两边的占比一样高。

而且豆瓣评分还有条生死线,八分是个坎,低于八分,一半的观众就不愿意看了;要是低于七分,愿意看的观众只剩百分之五,想长期上映根本不可能。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b4eSJbNQ

去年暑期档就发现,豆瓣八分以上的片子才能长期卖座,这份报告算是印证了这个说法。

总的来看,这份报告戳破了电影市场的不少假象。

票房上涨不代表市场回暖,银幕再多不如提升质量,类型爆款要找对门道,评分更是不能忽视的生命线。

未来电影行业,不能再靠规模扩张了,不管是影院布局、类型创作还是引进策略,都得往精细化走。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留住观众,让电影市场越来越好。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b4kmqN71

来源:姑苏九歌

相关推荐